第258章 这事儿有点阴差阳错了啊!(1 / 2)

加入书签

苏秦莫名的牵扯到了这场战祸之中,他还在齐州城内,而王明德的军火迟迟不见运来,合国这次是下了狠手,打算把第一个起义的部队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杏林从皇城内给苏秦发来的信息上面已经说道了此事,一旦开战,合国的将军接到的命令是屠城。

也就是说,这次倘若孙元康死了,那么齐州城就会被合国的军队血洗。

而带队的人,苏秦听过,叫做方子堂,如果说合国还有一员大将的话,自然非这位方将军莫属了,方子堂年少的时候曾经南征北战替合国平定了不少内忧外患,只是因为耿直不阿、加上功盖盖住,受到了忌惮,所以告老还乡有些年月了。

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方子堂主动请战,并且立下了军令状,此番不赢,必不还朝!所以这位方将军重新披挂上阵,带着数万兵马来到了齐州城。

具体数值,暂时还没有人搞清楚,因为这位方子堂最擅长的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倘若估算错误,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去估算这个数值。

齐州城内,混江龙孙元康纠结的人马合起来大约是一万之众,又是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加上齐州城内的百姓勉强能算作是两万人马,以苏秦的分析,只怕这位烈士暮年的方子堂带了至少十万人马。

十则围之,既然是屠城,必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当初设定屠城也是为了激起民愤,但是这事儿,苏秦没有料想到自己深陷其中啊,这还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了。是他交代的杏林要将这次的行动变成大规模的屠城。只要合天子胆敢血洗,那么四下蠢蠢欲动的起义军必定打着替亡灵讨还公道的旗帜纷纷而起。

只是这要真是屠城,不但苏秦自己的性命堪忧,连同是不是真的身在城内的王晓芳也同样性命堪忧,再加上王明德此刻已经运输了大量的兵器过来……思前想后,苏秦终于决定暂时投奔孙元康,以一个谋士的名义加入孙元康的幕僚。

但是眼下,他不知道冒充谁,只怕是用自己的名义反而是更好。

孙元康的起义是泾国挑唆的,倘若是苏秦以赵国的名义加以援手。那么孙元康和泾国拆家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苏秦如何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帮助孙元康?如果没有这个理由,那么这个行动无疑会激起合国和赵国之间的矛盾。

王晓芳做事素来主张名正则言顺,她此前做过太多的铺垫工作。眼下苏秦不能把王晓芳的准备毁于一旦。所以走到了孙元康的府邸之前,看着守卫的士兵,苏秦开口道,“去通传大王,在下徐哲拜见。”

“徐哲?”门卫两位面面相觑。泾国徐哲、渭国苏秦,两人的鼎鼎大名可是在天下传送的,眼下这位徐哲居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门卫还愣了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良久才赶紧跑进府中,大声疾呼。

而在江的对岸,赵一就没有这么多的心里活动了。她的想法十分的简单,就是先说说书,名正言顺的打探一下对面的消息。这个说书的事情。赵一是不太懂的,但是岳儿很精通啊,手把手的把自己爷爷的那一套传授给赵一,而岳儿就站在她的身侧打鼓,然后举着个铜盘去四处收钱。

赵一说书。抑扬顿挫全然没有,但是胜在立意新颖。大家都愿意来听。

江对岸的事情她没少打听,加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的东西总是与众不同,而且颇有见地。此次合国带兵之人,一开始尚未公布,赵一便坐在台上将方子堂的生平履历娓娓道来。之前准备赵国的战事,她已经把几个国家几位将军的生平履历参详了一遍,这次和天元国交战,是为合国的第一战,只准胜而不准败,所以一定会启用最重磅的将军。

放眼整个合国,论战略谋划,只怕是没有能够出方子堂之友。

几日之后,果不其然,传来消息是方子堂带军,大兵数万朝着齐州城进发,这家客栈兼茶楼立刻就变得生意火爆了,来得晚的还得站在门外驻足旁听。至于谁胜谁负,那就不好预测了,赵一眼下并不清楚到底齐州城中有谁在,此刻她要是在没准还能说说谁胜谁负,但是她要是在齐州城,那现在谁来说书?

思前想后,赵一决定先胡诌一个,赚个盆满钵满再说。

齐州城既然是泾国攒多出来的农民起义军,那么泾国必然不会置身事外的,因为赵一已经退去了赵国所有的公务,所以杏林挑唆合天子屠城之事,她也不是十分的清楚。泾国必须要保住这个天元,才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帮合天子出兵,所以赵一在评书中说出的就是,“想来,这天元国齐州城内,必定是有泾国的军师。”

没几日又传来消息,说齐州城内这次反围剿行动的总指挥居然是徐哲,这家茶楼又火爆了一把。这几日,赵一有所不知的是,有几个人也在着登州城内,现代时间下午三点左右,赵一的评书正式开讲,整个登州城变成了万人空巷的状态。

这位看装扮似乎是富家公子的人十分的诧异,不解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登州城忽然变得这么安静了?”

“还不是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