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馍枣山(1 / 2)

加入书签

“梅子,梅子,起来吧,一会吃了饭就开始蒸馒头了。” 妈妈走进梅子的卧室,焦急地喊着。 “好,我这就起来了,妈。” 她伸了伸胳膊,穿衣起床了。 早饭期间,妈妈安排道:“今天咱们开始蒸过年的馒头,你们谁也不许乱说话和嬉戏打闹,都记下了吧。” 看着妈妈这么严肃,梅子吃着饭菜点了点头。 早饭过后,梅子按照妈妈的安排,先去锁上了大门,开始待在家里和妈妈一起蒸过年吃的枣山和大馍了。 梅子小声说道:“妈,你教我蒸枣山吧!” 枣山和大馍都是乡下过年必须蒸的馒头,它的形状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的,也是过年时上供的贡品,所以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做些,留着过年备用。 枣馍的种类很多,有枣花、枣山、枣卷、枣圆等,人们根据馍的不同形状,给枣镁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但主要是枣山和大馍两种。 枣花馍,是将发酵的麦面擀成圆片,用刀从中间切开,把切开的两个半圆相对,用筷子从中间一夹,一朵四瓣面花就出来了,然后在每个瓣上插上红枣,就成了一个精致的枣花馍。 如果把枣花馍挤成山形,人们就称它为枣山,做枣山时非常讲究,层层叠叠,再饰以面花,红白相间,非常好看。 妈妈小声说道:“枣山由我来做,你就帮我揉馒头吧!” 梅子点头答应了。 在梅子和妈妈的努力下,一锅的枣山和大馍出锅了,看着蒸的非常成功的馒头,妈妈开心了不少,梅子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 妈妈将出锅的馒头放在面帘上凉着,等风干了以后方便储存,又和梅子去准备下一锅的馒头了。 经过一天的辛苦,馒头终于都蒸好了,看着最后一锅的馒头梅子问道:“妈,都忙了一天了,我能吃点不?” 梅子看着出锅的馒头,小心翼翼地说着。 “能吃,你就吃馒头吧!枣山留着上完供你再吃。” 厨房烧火的爸爸微笑着与梅子说着。 梅子来到里屋,看着满帘子的馒头,让她垂涎欲滴,她挑了一个带枣的馒头,津津有味地吃着。 梅子边吃边说:“当真是饿时吃糠糠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啊。” 看着妈妈走来,梅子问道:“妈,可以对它拍张照片吗?我想把它发在网上,让我的朋友都看看咱们这边的习俗。” “可以照,现在馒头蒸好了,就不用计较那些不好的话语了,但是,过年之前,最好也不要乱说不吉祥的话。” 妈妈也拿起一个馒头边吃边说。 “咔!咔!咔!” 梅子将所有的馒头和枣山都照了下来,保存在图片中。 妈妈问道:“怎么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那边没有这样的习俗吗?” “我不知道啊!去年我在公司过年,没见有人准备这些的,说不定我的朋友还没见过呢?哎!外面过年就是冷清,不如家里热闹。” 梅子叹了口气,翻看着照片说道。 她选好了刚刚保存的枣山照片,将动态更新为:“忙碌了一天,看看我的劳动成果吧!” 看着她发的图片,好友张泉评论道:“呵!当真能干,面食做的这么好,这真让我大开眼界啊。” 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梅子回复说:“是啊!和妈妈一起蒸的,怎么样?还不错吧。” “嗯!不错,这是你们那边的习俗吗?我们这边都不会做这些的。” “是啊!这是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 放下手机,梅子和家人一起坐着休息聊天。 “要不是梅子帮我,今天蒸馒头又得累的我腰酸背痛,多亏你在家了。” 妈妈看着沙发上的梅子说道。 妹妹问道:“妈,那为什么不让我们乱说话啊!家里还是那么封建,真受约束,这都一天了,我什么都不敢做、也不敢说了……” 玉君委屈地说着。 “那不是封建,去年你们都不在家不知道,后面咱们婶子蒸馒头时,堂弟跑到厨房说他想吃死面饼子,结果婶子就把馒头蒸成死的了,出锅的馒头一点也不松软筋道,气的咱婶子拿着棍子追打堂弟。” 哥哥心有会神地说着,笑着。 梅子和玉君笑的前磕后仰,竟不知还会有这样的忌讳,让人前所未闻,也着实让人费解。 “妈,我哥说的是真的吗?”玉君问道。 “是真的,要不是我拦着,你堂弟肯定挨的不轻。”妈妈笑着说。 看着笑成一团的孩子们,妈妈又说道:“所以过年的时候,有些不吉利,不好听的话都尽量别说,在农村这些都是忌讳。” 梅子和玉君点了点头,觉得要学的还有很多,需要懂的也有不少,她一声叹息,接着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 晚饭期间,妈妈又对梅子说道:“梅子,一会你早些睡吧!明天起来开始包包子了,你还得帮我一起包。” “好啊!我又不累,明天你还喊我吧。” 梅子接着坐在沙发上和妹妹一起看电视。 “姐,今年你在家,为家里出了不少力呢,明年还回来吧!” “行,那我也得夏天回来一趟,农忙的时候能回来帮着点,我绝不拖懒。” “嗯,那以后忙的时候,我尽量也回来吧!” 梅子点点头,心想:是啊!都多少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了,往年都是农忙的时候回来帮衬着,过节不回来,错过了多少美好的回忆,看来日后尽力帮忙干活的同时,也应尽心在节假日的时候多陪陪父母了。 哥哥问道:“妹妹,你们还不去睡觉啊?” “哥,干嘛催着我们去睡觉啊!你又打什么主意啊!” 梅子歪着脑袋,看着哥哥笑着说。 “姐,哥是等咱们都去睡了,他好研究围棋啊!” 玉君坏坏地笑着。 “那是,你们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