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海捞瓷(2 / 3)

加入书签

牛三胖一边催着离开,目光一边在两边的山上随意的扫视着,他在琢磨着那个要人命的密洞到底在哪个位置。

三人在山脚村上找了一家餐馆,里面吃饭的人不多,环境保持着小农村原始的风貌,砖墙砖瓦,地面做了水泥坪,桌子摆放六张,打扫的倒是挺干净整洁。

“三位先生,想要吃点什么?这里都是农家菜,鸡鸭鹅一早现杀的,已经炖烂,现在可红烧可煲汤。”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拿着简陋的菜单过来问道,然后他目光在李墨脸上扫视一下,又扫视一下,还没等到他们开口点菜,男人不确定的问道:“请问这位先生,你是那位考古大专家李副教授吗?”

“嘿,被你认出来了。”牛三胖笑笑说道,“这顿饭是不是可以刷脸,你给打个折扣啊?”

“真是李副教授啊,你好你好。”店老板双手在衣服上擦擦,然后伸出来想和李墨握一下。

“老板你好,我是李墨,你可别听他胡说。”

“不不,打个折扣怎么行,这顿饭我请了。”店老板忙将菜单递给李墨,“李副教授,你看看喜欢吃什么尽管点。”

李墨怎么可能要他请客,在这里做生意的主要是针对外地游客,生意好不好都说不准,赚的都是辛苦钱。

他点了三荤两素加一汤。

“好嘞,李副教授你们稍等十分钟,我给您泡一壶热茶来。”

老板很高兴的拿着菜单走到后厨,离着老远都能听到他的嗓门:“老婆,李副教授来做客了,把你做菜的绝活都施展出来。”

“哪个李副教授?”

“你傻了,就是京大历史系的李墨副教授,这两天不是在山内挖宝吗?”

“啊,那个大专家来了。行行,看我的。”

很快一壶茶端了上来,水壶是常见的老式铁皮壶,但是喝茶的不是杯子,而是碗,还是瓷碗。

“李副教授,我们农家人比较简陋,但绝对是干净的,您放心用就是。”

“看得出来,老板,你先去忙吧。”

“好的,您有事就叫我。”

孙成安为他们各倒了半碗茶,然后喝了一口说道:“我突然有一种大口喝酒的感觉,这老板也挺有意思的,三个茶碗三个款式,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磕碰了好几处。”

李墨喝完一口,这茶的品质稍微差了点。他目光在茶碗上扫了一下,马上‘咦’了一声,轻放下手中的碗。转着看了一圈后,将碗中的茶一口气喝完,翻看碗看了看底部。

没有底款,但是有明显的火红红斑。碗身上描的是青花莲纹,从笔法工艺来看有点粗糙。

“三胖,你看看这瓷碗。”

牛三胖接过青花瓷碗仔细看了看,有点不确定的说道:“是明朝早期民窑烧制出来的?”

“还有点眼力。”李墨笑了下回头喊道,“老板,你过来下。”

老板忙从后厨跑过来问道:“李副教授,你喊我有事吗?”

“老板,这个碗你是从哪里买的,都坏成了这样了。”

“不好意思老板,我给你换个好碗。”

“等下,我没让你换,我是想跟你说,这个青花碗可是明朝流传下来的,有大几百年的历史。虽然不是官窑烧制出来的,但拿到古董店里怎么也能卖个三四万块钱。你把它收藏好了,可别拿出来当汤饭碗使用。”

老板顿时嘴巴张的老大,然后不可思议的双手接过来看了又看。这碗他们都用很多年了,虽然卖相不好看,但能省一点钱就多省一点。

“老板,你还没回答李副教授的问题呢,这碗你是从哪里得到的?”孙成安友情提醒他一样。

“当年这边要建成旅游景区,我们也想做点小生意,所以我老婆就去镇上去买了不少碗,当时她为了图便宜,就挑挑选选买了这样的。”老板说到这里,突然一拍脑袋,“我记得和这一模一样的碗有七八个的,我去找找看。”

老板急忙跑到后厨寻找起来。

“李先生,刚才那个青花碗既然是明早期的真品,为什么价格那么低?”

“如果是官窑出品,明朝早期的很多款式的瓷器都价值不菲。但如果是民窑烧制出来的相对不怎么值钱了。我仔细看过,刚才那个是瓷器中的一个分类叫海捞瓷,就是从沉没在海底古船上打捞上的瓷器。”

“在古代也叫外销瓷,这种瓷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追捧,虽然它们不如明官窑烧制出来的瓷器,但它们胜在一个‘真’字。如今在赝品泛滥横行的古玩市场中,海捞瓷占据上风,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兄弟,你看看我们手中的也是真品吗?”

李墨一扫笑着说道:“是废品。”

“李副教授,本来这青花碗有十个的,后来碎了两个,还剩下八个都在这里呢,请你帮忙看看。”

这根本不需要鉴定,只看一眼就见李墨点点头。

“东西是真的,只是品质没有那么高而已。老板,这八个瓷碗你收好了,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