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黄庭坚的《砥柱铭》真迹(2 / 3)

加入书签

</br>这幅书法是他晚年大字行楷书风格确立之初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稀世珍宝。</br>很显然,这幅书法就是黄庭坚亲笔。</br>李墨继续铺开后面的内容,接下来那满篇的题跋,处处招人眼球的藏印,饶是见惯了好作品的他也都不禁双腿跪在地摊上,以这种姿势近距离的再三确认藏印印章所代表的含义。</br>如果按照收藏先后来总结的话,黄庭坚的这幅行书作品《砥柱铭》在宋代时为王厚之和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入明后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到了明朝天顺年间归黄庭坚十一世族孙黄洵所藏;入清则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有名藏家所藏。</br>这幅行书前半部文有八米长左右,后面的收藏题跋加起来有七米多长,全幅完整的有十五米多长。</br>李墨虽然一直沉默不语,在认真的鉴定,但是周围的人却面面相觑,那么多的题跋,那么多的藏印,这幅古董字就算作假也没有作的如此复杂吧。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幅古董字画真迹,就不知是历史上哪位名人的作品。</br>“师父,这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真迹吗?”</br>古董字画的鉴定也是严阳阳必学之一,在上面着实耗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对藏印的字体都很有研究,所以稍微辨认下就知道印章内容。</br>李墨点点头。</br>严阳阳就不解了,既然是真迹,为何师父的表情如此的严肃,似乎心中还有什么未解疑虑。</br>好一会儿,李墨小心的将这幅作品卷起来,然后放入紫檀木木盒中,坐回沙发上想着什么。</br>“哥,你怎么了?”</br>诗芸黎有点担心的问道。</br>李墨深深的呼出一口气道:“这的确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他行书大成的巅峰之作。而且在后半部分有各位历史名人的题跋和藏印,说明它是传承有序,一直没有断绝过,这是黄庭坚真迹无疑。”</br>“既然是黄大师的真迹,那你为何不开心呢?”</br>是啊,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开心的样子,难道是这幅字不值什么钱?</br>肯定不是这样的。</br>“你们知道在拍卖界,谁的书法作品拍卖价最高吗?”李墨也不待他们考虑,又继续道,“目前保持最高拍卖记录的就是黄庭坚,而且就是他的行书书法《砥柱铭》作品。”</br>严阳阳一声惊呼,这不可能吧。</br>“师父,你是说黄庭坚的《砥柱铭》书法作品已经上过拍卖?”</br>李墨嗯了一声。</br>张老好奇的问道:“小墨,那书法作品拍了多少钱的?”</br>“我曾经看过类似的报道,光是作品本身就拍出了三亿九千万的天价,加上百分之十二的手续费,当年买下黄庭坚作品的买家总共付出了四亿四千万左右。”</br>“四亿四千万!”</br>满屋子的人都惊呆了,然后目光不断地的瞄向茶几上的那个紫檀木盒。</br>“师父,你的意思是你淘到的这幅很可能就是之前被拍卖掉的那幅黄庭坚作品《砥柱铭》?”</br>李墨微微摇头:“我只能确切的说这幅作品肯定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真迹,至于是不是从拍卖会上得到的我就不敢肯定了。如果不是的话,那事情就非常严重了。”</br>众人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他的意思,如果两者不是同一幅,而李墨还很肯定的说他淘到的才是真迹,那只能说之前上过拍卖会的作品《砥柱铭》有可能是赝品,只是做的手段太高明,一般人也看不出一二三来。</br>李墨双手捧起紫檀木木盒,然后递到诗芸黎面前说道:“这幅黄庭坚真迹就留给你当传家宝了。十多年前就值四个亿,十多年后可能价格越发高的离谱。”</br>价值四个多亿的宋代神作《砥柱铭》作品就这么送人了,连眼睛眨都不眨一下。</br>“哥,这个价值连城,太贵重了,我不能要。”</br>“给你就收下,哥家里什么东西没有?”李墨的话不容置疑,然后继续说道,“好好保管。”</br>诗芸黎这才抱在怀中,眼泪汪汪的说道:“谢谢哥。”</br>“回头我让人去调查下当年那幅上了拍卖会的《砥柱铭》后来的下落,这东西肯定是真迹,你好好收藏就行。</br>张老目光太复杂了,目前来说他们张家已经是‘富’不可言,但主要是因为诗芸黎嫁过来的原因。至于‘贵’,那就要看小辈们是不是争气,能够拼一拼的。</br>如今张铁安搭上了李墨提供的直达快车,将来还是有很大机会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唯一令他担心的是三代中没有杰出的人混体制,将来在这方面会越来越弱。</br>“芸黎,你把宝物先送到房间里,我们可以开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