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太平之势(1 / 2)

加入书签

冀州钜鹿郡钜鹿县,太平道营地。

这里便是声震全国、信徒遍地的太平道总部。

这里也是教主大贤良师的家乡,是太平教的发祥之地。

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正在议事,由于信徒越来越多,辐射的区域越来越大,他们外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整日都要商议、处理教务,似乎有做不完的事。

张角三兄弟原本出生贫苦家庭,也算是社会底层了,直到张角无意中拜了师傅,带着两个弟弟入了道教才算是有个改观。

道教其实不是教,早期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其实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政治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治国、军事各类策略。

可是随着刘彻的独尊儒术,原本汉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国策被推翻,儒生们迅速登上舞台抢了道家的饭碗,便再也没有给过他们翻身的机会。

于是,道家就从官方身份逐渐变为民间的道教,而其中的道士们也被迫转变了主攻方向,开始另辟方术、炼丹、谶言等偏门并且各自为政……

张角兄弟起初学了些医术……真正的医术,然后也学了不少道家理论,当然他们的师傅先教会了他们识字。

然后师父死了,他们又没了着落。

幸好师父死了,他们也没了约束。

张角十分聪明,为了生计,他将学到的医术,结合一些符水、咒语,便开始“行骗”……不对,是“救济”……也不对,因为他也收钱,至少是收些吃食,反正就那意思吧。

后来张角发现这个活计十分不错,便拉着两个弟弟一起做。

三兄弟一边治病,一边宣传太平经的思想,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甚至还有了一些虔诚的信徒……

不过张角并不满足,几年后他又以太平经为理论依据创立了太平道,带着弟弟开始四处传播教义、招收教徒。

太平道的教义极其粗糙,可是依旧传播很快,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实都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口号便足矣。

更核心的原因是这些穷苦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想改变生活环境,改变命运!

别看这个时空汉朝平稳数十年,没有强大边患、没有大型战乱、没有重大灾荒,可是底层的民众生活依旧越来越艰难。

因为士族和官员的贪婪才是他们最大的噩梦,尤其是宦党当权之后,官吏们为了收回自己的当官花销要加大压榨力度,为了升官的花销更要加大压榨力度……

士族们自然也是配合,不断地蚕食着仅有的一点点的自耕农,在他们眼中,这些蝼蚁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乖乖的做他们的佃户,一辈子为他们打工,二是失去土地变为流民,然后默默的死去……

恶性循环之下,民众陷入了更加悲惨境地。

反正都是吃不饱饭,随时会饿死,什么原因什么人造成的重要吗!?

不过他们多数没有文化,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文化的士族豪佑甚至是寒门也没把他们当人看,更别说教他们应该如何了。

所以只要有人站出来领个头,给一个方向,或者多少给一点好处,或者只是给一个希望,便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张角三兄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太平道在各地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这还不算完。

几年前,曾经威震华夏的欧阳大将军的子孙找到了他们,说汉朝已经腐朽不堪,愿意资助他们发展,将来一同推翻大汉!

并且送来了各种他们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

一年前,高高在上的天下冠族也找到了他们,说是汉朝已经被奸佞贪婪的宦党掌控,到了非清理不可之时,愿意资助他们起事,将来一同匡扶大汉!

并且送来了各种起义所需的物资,主要是兵器!

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太平道比起另一时空的发展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了粮食,太平道不再需要威胁敲诈各地的小士族,减少了与一些地区地头蛇势力的敌视和阻挠,另外还可以用粮食吸纳更多的信徒,毕竟说了再多的道理、口号,百姓们也未必能懂,还不如一碗粟米饭来得实在。

有了兵器,将来起义之时,太平道人就不用拿着农具、木棍上战场了,虽然还做不到全数都有,但至少那些教中核心,太平力士们的装备能更好一些了。

这不,张角三人现在就在计划着扩大力士的规模,还想组建一支主要由猎户组成的射者,也就是远程打击部队……

另一时空张角三兄弟旗下的黄巾力士在起义之后可谓是强悍无比,攻伐时士气高昂、不惧生死,成为太平军之中的最强战力,让大汉各地官军头疼不已。

而现在有了额外力量的加持,三兄弟的野心也逐渐的膨胀起来。

除了扩大规模,张角还准备把力士和新建的射者独立编为两方,并且不再负责其他教务脱产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战力。

“如此一来,粮食消耗过快,必会影响其余地区壮大,兄长是否再思忖一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