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本初之悟(1 / 2)

加入书签

帝都雒阳,朝堂党争的阴霾已经逐渐消散。

因为“瓜民”们又有了“新瓜”,很快便喜新厌旧的将“老瓜”置于脑后,何况这个新出的“瓜”非常的香甜。

朝廷四处贴出告示,要将抄没的半数并州犯事士族的土地拍卖!

这可是庄稼佬进皇城,头一回啊!

“这拍卖是个啥意思啊,老田头你可知道?”

城内一家酒肆对面也贴了一张告示,还安排了城吏不时宣读,酒肆之内的“瓜民”们便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似乎有点印象,上次是谁说来着?”

“切,要是谁说过,某还问你?不知便是不知,何必装模做样......”

“此策高明,甚是高明!”

这边两人还在争论,那边一个文士模样穿着的人便大声叹道。

“不知兄台方才所说何意,可是知晓这‘拍卖’之意?”

话音一出,四周的人立马都围了过来,就像闻到了新鲜血肉的丧尸......

“此乃当年逆臣欧阳氏所创,取公开竞争、价高者得之意。只是如此一来,唔......,大利当前各家争抢之下,王氏嘛,呵呵,今后自是无人理会矣......”

————

告示一出,雒阳各处都出现了类似的吃瓜盛宴,不过这些市井之中的解读大多是浅显无比,真正理解其中含义的还是各大士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就像此时的袁绍,最近朝局诡变,袁绍各方打探,活跃在京圈各处,这种消息自然不可能不知晓。

袁绍可是汉代“京圈”的著名人物,在他需要之时不但能够汇聚各方消息,也能够联络涉事双方调和关系,甚至还有自己紧密的圈子和智囊解读。

而且袁绍这个圈子影响和能量可是不小,若是陈问天知道了想必立马会奉上膝盖,因为其中不少还是另一时空权掌一方的枭雄。

例如另一时空雄踞荆襄的八骏刘表、另一时空群雄逐鹿阶段的兖州刺史张邈、河内太守王匡、军阀鲍信、吴匡,还有名士何颙、许攸、逄纪、蒯越、蔡瑁以及洛阳令周异等人,可谓是影响极大。

就连枭雄曹操另一时空也在其中,只是这个时空袁绍正待拉拢其人之时,曹操却一反常态的举族搬家回乡,也让袁绍错愕不已。

不过一直以来他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机脱离家族掌控,宦党和清流的党斗他并未参与过深,一直处于旁观者的角度,只有有了好处才会有所行动。

出发点不同,看待事件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不过袁绍这种不担责任只求好处的做法,也引起了手下人的不满,昨日洛阳令周异便直至袁绍府上,怒怼一通然后拂袖而去!

被好友训斥之后,袁绍也是十分难堪,可是他不敢发作,毕竟周异官虽不大,背景也是很强的,其从父周景、从兄周忠皆曾历位三公之位,当然,他家中儿子周瑜暂时可以不提......

周异自己虽是县令,可好歹管的是京城啊,首都市长对于京圈人士的重要性自然是非同寻常的。

当然,也是因为两人私交极好,来往之时一直都是有事直言的状态。

所以袁绍被喷之后,还是得耐下心来苦苦劝说,可是不管好说歹说最终也未能留住他......

周异的态度和观点都很明确,袁绍最近这种做法让他感到不齿,自己当初与袁绍结交是佩服其袁氏冠族的风采和当年在汝南治理地方的上佳风评,而今却不断的打破他的认知。

袁绍他们这个圈子内不少人都是大士族子弟,袁绍建立之初也是本着匡扶汉室的名义,现在宦党祸国殃民还如此猖狂,袁绍却在一旁右手旁观......

要知道这次被针对的并州士族之首王允也曾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所以周异说得也没错,而袁绍起初为此郁闷不已,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之后,他慢慢的有了些明悟。

袁绍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一直以来太过执念,是否因为当年睢阳县令的小小功绩让自己太过得意,导致对于后来族中的安排非常的抵触,也导致自己这些年来一路的思维偏激,总想着出去自立门户......

他想起自己幼时领导名臣良将匡扶大汉社稷的梦想,曾几何时少年时期的袁绍就是以此为前进和学习的动力,那时的他认为士族大夫就应该是国家的顶梁柱,担负起兴盛家国的重任!

可不知何时这些都慢慢的在心中淡去......

也许因为族中的不公。

也许因为局势的无奈。

也许因为他发现士族本身的问题。

可这些就应该让自己放弃理想吗......?

一夜之后,强行将自己关在屋中自省的袁绍终于大彻大悟。

他感觉自己似乎理解了荀爽以及卢植、蔡邕等人的行为,虽然他们的做事方式袁绍还是不认可,认为目前面君的效果不会太好,甚至有些愚忠,可关键是他们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