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绍术之别(1 / 2)

加入书签

帝都雒阳,京圈大少袁绍从荀府出来。

见过荀爽之后他十分后悔,这老家伙的思维竟是如此的奇怪,竟然还想着以荀氏自身的改革带领士族彻底革新,并从而换取帝王的信任,从而辅佐贤明的帝王彻底统治国家……

那如果贤明的帝王觉得士族多余没必要存在呢?

袁绍以天下冠族袁氏代理人的身份去找荀氏商讨,荀氏自然也是以最高规格接待他,在听说袁绍想联合天下士族为大汉做些实事的来意后,荀爽也是高兴的透露了一些自己长久以来的想法。

荀爽认为,如今的大汉已经被士族吸血掏空了身体,只有带领士族彻底自我革新,交出土地佃户与民休息,才能治好大汉衰弱的病根。

袁绍对此嗤之以鼻,他听后甚至觉得荀氏上下都傻了,其政治理念就如孩童一般稚嫩……

其实这也很正常,屁股决定脑袋,袁绍的家族是站在士族阶层顶端的冠族,他们自然不可能会有这种自废武功的想法。

他觉得如今大汉的衰颓,恰恰是因为不让士大夫阶层掌权造成的!

那些宦党和外戚,既贪婪又愚蠢,哪里有什么品德和能力治理国家,可是近代的几位陛下却不停的扶植他们坐上高位,希望让这些党派来制衡士大夫阶层。

结果呢,好好的大汉朝廷被弄成一切皆可买卖交易的市集,从中央到地方全数糜烂,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制衡结果吗?

至于说士族兼并土地、掌控地方,这有什么问题?

对于经营地方,士族本就比其他人甚至是朝廷,都要做的好,让擅长之人做擅长之事,有什么问题?

由于皇权一直只顾着打压,而从未好好的坐下来与士族商谈,才导致士族没有安全感之下,只有紧紧抓住手中的势力不放,这才是恶性循环的根源!

不过,这些都是袁绍心底的想法,他在荀府一字都没透露,对于荀爽提出对袁氏主动参与其中、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的期望,袁绍并没有反驳,只是回复自己要回府与族中长辈以及家主商议再做决定……

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袁绍既然决定要领导士大夫掌权,那现在这些老顽固还是不要惊动为好,现在自己的力量单薄,只能低调的隐于暗中行事。

出了荀府,登上自己的轺车,袁绍叹了口气命令车夫前往清幽茶居。

既然保皇派靠不住,那就靠自己!

不过,在召集人手密谋之前,他还需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荀氏的想法是否在颍川士族中都已经达成一致。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自己平日交往的那些颍川子弟也需要逐步切割了。

清幽茶居是颍川陈氏在雒阳的招牌,袁绍也是时常过来品茶,在此也是与陈氏三君之一的陈谌见过几次,他此时前去就是为了确定陈氏的立场。

颍川有四大家族在大汉赫赫有名,荀、钟、陈、韩,他们四姓向来都是同气连枝。

若是荀氏的意见也影响到了其他三家,那还真有些不好办了,毕竟自从光武中兴以来,颍川就一直是河南士族的代表,是整个士族阶层的核心,暗地里隐藏的能量不可小觑。

不过,在耗费两个多时辰的等待之后,袁绍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

陈氏上下与他的想法大概相同,他们迫切希望袁氏能够带头组织行动扫平宦党、匡扶朝纲,而荀氏那些危险奇葩的想法看来只是他们自己的一家之言……

于是,袁绍的轺车再次出发,径直来到福今酒肆,这是袁绍自己的产业,也是他在京圈混迹的秘密据点。

此时,酒肆顶层之中,豪华的宴席已经准备就绪,刘表、张邈、鲍信、吴匡、何颙、许攸、逄纪、蒯越、韩馥、陈谌等人皆已到齐。

可是袁绍到了并没有直接上去,而是坐在楼下静静等待,就像后世等待大人物捧场的主办方……

不一会,门外车驾之声传来,一人随后跨进酒肆,袁绍立刻起身笑脸相迎。

来人是袁绍好友洛阳令周异,同时也是他们圈子里的重要实权人物。

他见到袁绍有些嬉皮笑脸的赔罪模样,顿时又有些来气,转身就要拂袖离开,袁绍眼疾手快,急忙上前抓住周异的衣襟说道:

“周兄日前敦敦教诲,已将本初骂醒,今日绍约众人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还请周兄移步雅间暂且一听,若有不对,可当众再骂本初一场,如何?”

见周异虽然还是气愤不语,但身体已不再拒绝,袁绍便一边好言安抚一边将他拉入顶层宴席之中……

~~~~~~~~~~~~~~~~~~~~~~~~~~~~~~~~~~~~~~~~~~~

兖州东郡濮阳,袁家公子又要离开了。

为何要加又呢?自然是次数太过频繁……

自从袁氏决定开拓兖州之后,袁术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已是三进三出了,如今再离开就即将拿到大四喜成就……

既然来了又待不住,那何必如此煞费周章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