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一)厉兵秣马待剿夷(2 / 16)

加入书签

席和这些千总们吃饭,我还没什么办法拦着你往朱雀军渗透。

席间,楚剑功很高兴,和怡良很是喝了几杯,怡良酒意一上来,就开始作诗,一连写了好几首。

院台大人写诗了,楚剑功和陆达不得不陪着,陆达比较老实,不会写,那就背吧。“南北驱驰报主情”,还比较应景。

楚剑功想了想,站起身来,咏道:“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这是乾隆题岳王墓的诗,他一开始念,怡良大人首先就站了起来,陆达不明就里,也站了起来。三个人做恭谨状,直到楚剑功把诗念完。

等念完了,楚剑功道:“学生别无它求,自以岳武穆为表率,图一个精忠报国。”

“好,好一个精忠报国。”怡良赞叹道,“楚主事,喝了这一杯。”

楚剑功吃了口小菜,心里又写了首打油诗,算正是心中所愿所想:“孔孟新解震儒坛,狗血炮灰死不完,列强给钱又给枪,清廷送钱嫁女忙。”

1月4日后勤

第二天一大早,楚剑功就离开营房去找李颖修,说了怡良请客的事儿。

李颖修一皱眉:“危险哪!”

幸好怡良是个书生,虽然有了渗入朱雀军的心思,可做得不好。但架不住真有会带兵的强者,那还真是个麻烦。

就算没有这种人,现在一道命令,调一个连出去,楚剑功有把握把这个连收回来么?没有,肯定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啊。

“把军队的供应收紧。”楚剑功说,目前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健全军队的体系建设,枪支弹药、医药粮食,都是全军统一供应的,现在要加强一步,除了朱雀军,任何外来渠道的东西都进不了营内。”

“后勤控制?”

“对,后勤控制。现在规模小,以后进一步扩大建制,各单位的后勤还是由军部统一调遣。”

李颖修沉吟了一下,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很难做,没有合适的人。我是个商人,不是职业军官。”

外行才谈战略,职业军人讲后勤。

换而言之,只有职业军官才能弄懂军队的后勤体系。

军事后勤学,自火枪诞生以来慢慢发展,现在已经大致成型,涉及生产、分配、运输、动员等多个环节。后勤体系一旦建成,那么军队就只适合在本方的支援下作战,而难以适应其他的后勤供应,更遑论清廷那随地就食的传统。

但要找到专业的后勤组织军官实在太难了,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无书可看。

拿破仑的战术和战略,吸引了大批的理论家、史学家和军事家,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得以证明二者都是以往军事遗产自然发展的结果,甚至是必然的结果,好看的小说:。

但拿破仑的战争活动中,有一个方面至今仍被人认为与以往一切战争根本不同,那就是后勤。这个看法本身就足以说明,后勤问题的研究直到现在还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一支20万人的大军,每天要前进15英里,究竟采取了哪些办法才解决了给养供应问题,至今也没有人作过深入的研究。

现在,就靠楚剑功和李颖修,能搭起足以控制军队,将外界诱惑隔绝在外的后勤体系吗?

两人叫来了杰肯斯凯和范中流一起商量。

范中流一听“后勤”两个字,很干脆的摆摆手,说出两个汉字:“不会。”

杰肯斯凯比较仔细,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对军队作战行动起了限制作用的是哪些后勤因素?

作出了哪些安排来组织军队的运动,并使军队在运动中得到补给?

这些安排怎样影响战局的进程——是怎样计划的?执行时又怎么样?

如果安排失当,战局的任务还能完成吗?

“剑功同志,颖修同志,对于这些问题,不作含糊不清的推测,而尽可能用具体的数字和计算来回答。你们能做到吗?”杰肯斯凯严肃的质问道。

看到杰肯斯凯列出这么专业的问题,楚剑功燃起一份希望:“杰肯,原来你会啊,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杰肯斯凯一咧嘴,说:“很遗憾,不会。我是革命家、军事家,但不是后勤专家。”

楚剑功和李颖修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只好暂时押下,事业初创,缺乏各种各样的人才是肯定的,楚剑功现在又往自己的脑子里记了一笔:后勤专家。

“剑功同志,其实不用烦恼,”杰肯斯凯说,“自从拿破仑战争以来,欧洲各国的军队都有了专门从事后勤调配的人员,只要我们去欧洲寻找,应该不难找到。”

“可我并不想直接从欧洲军队里挑人,欧洲顾问都是附带政治条件的。”

楚剑功这句话是无意识的,而杰肯斯凯和范中流一下子都变了脸色。

“不是说你们,杰肯、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