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造势(1 / 2)

加入书签

下午的枸杞采摘活动上,张占国独领风骚,出尽了风头。

苗景霞种植的这片枸杞,看上去红旺旺,小指头大小的枸杞挂满了枝头,一串一串的,紧密相连,鲜艳欲滴。

红色的枸杞与绿色的枝叶很完美地搭配在一起,明亮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片别有景致的风韵。

来生态园的各路朋友都是城里人,吃过枸杞,也喝过枸杞茶,但就是很少到田间地头亲自动手采摘枸杞。

今天是礼拜六,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休闲活动。

在苗景霞的指导下,他们穿梭在成行成排的枸杞树之间,忙忙碌碌而又欢声笑语不断,荡漾在生态园的上空,久久不散。

不一会儿,个个都采摘了或多或少的枸杞,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喜笑颜开,欢乐之情满满地溢于言表。

张占国招呼众人坐在特意搭设的宽大凉棚下喝茶,问:“各位,这枸杞怎么样?”

“张老板,你的这枸杞呀,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不,千里挑一的好东西。”

“是呀,咱们西靖县还没有这么好的枸杞。”

听着众人不绝于耳的赞美声,张占国觉得心里舒服到了极点。

不过,表面上还和以往一样很谦虚,说:“这不是我种植的。”

说着话,用手指了指站在一边的苗景霞,说:“是她的杰作,要感谢,你们还得感谢她呀。”

这句话即刻引起了一片赞扬声。

“吆,真没有看出来,这个女人原来是一个种植枸杞的行家里手。”

“张老板慧眼识人,手下各种人才都有,怪不得事业干的这么大。”

苗景霞腼腆地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这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我还没有经验,让各位老板见笑了。”

一个看起来很有气质的中年女人看着手里红红的枸杞,说:“回去后,我要向局长建议一下,争取明年在全西靖县推广这种枸杞。”

“那就谢谢李站长了。”

苗景霞认得这女人,知道她是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李主任,也是西靖县政协委员,更是张占国多年的老朋友,经常来生态园指导工作。

有一次还专门问过她的生活经历,且用好言好语安慰鼓励了她一番,令苗景霞很是感动,记忆尤深。

“谢什么谢,到时候还要请小苗去全县传授枸杞种植技术呢。”

这句话瞬即涨红了苗景霞的脸。

她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知道在这种场合里最好不要说话或者少说话,便感激地微微一笑,就转身默默地离开了。

看着她一瘸一拐的瘦小身影,李主任轻轻叹了一口气,颇为同情地说:“好可怜的女人呀。”

张占国说:“她平日里与别人不爱来往,话也不多,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唉,是生活把她摧残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见空气有点沉闷,张占国赶紧转移了话题,说:“李主任,我有件事儿,想请你帮忙。”

“说吧,张老板。”

李主任尝了一颗枸杞,朗声说:“你我老朋友之间,还客气什么,有话尽管说。”

“你走的时候,多带些枸杞回去,分发给农技中心的人,让他们代为宣传一下。”

“这个主意不错,替你的生态园做一次免费广告嘛。”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都不约而同地大笑了起来,空气一下子活跃了许多。

这时,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说话了。

“张老板,我听说你要建造一条人工湖,有没有这回事儿?”

“有有有。”

张占国大笑着说:“开工时间就定在7月18号上午九点,还请大家到时候来捧场。”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就连窦保嘉这小子也知晓了这个消息,说明我建造人工湖的事情在黄河两岸已经成为一条特大新闻了。

开工之前,这条消息传播的越快越远,知道的人越多,就对我就越有利。

他知道,窦保嘉一直在王家山经营煤场,很少回家。

前几天回野麻滩看望生病的母亲,因为是一起玩大的发小,才被张占国特意邀请来生态园。

窦保嘉笑着说:“你占用臭水坑的事儿,村委会同意了?”

“咋能不同意呢?”

张占国趁机拿出那份盖有野麻滩村委会红色大印的白纸黑字合同书,向大家晃了晃。

面含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高声说:“我已经跟村委会签订了二十年的承包经营合同,每年上交租金两万元。”

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拍手叫起好来,生态园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

张占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浓重的兴奋,心想,这就是我今天下午以举办枸杞采摘活动为名,邀请你们来生态园的真正目的。

签订了这份合同书,就等于拿到了建造人工湖的通行证,能不当众宣布让大家尽早知道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