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去工业化后遗症(2 / 3)

加入书签

需要高工资的同时,工作态度并不是很端正;加上讨厌的工会,更是让人烦不胜烦。

如果真是那样,或许可以提高一些价格。

佳娜-施华洛世奇笑着说道:“那我可要好好检查一遍;真达到你说的状态,一定会给你发放奖金。”

生产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一个个工人;工人做事认真,一心为公司着想;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

那么在市场上,销售人员也就更有底气;占领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大门打开,内部环境一览无余。

还别说收拾的挺干净,第一印象很好;对于一个已经废弃两年的工厂,着实有些难得。

为了让工厂可以恢复往日荣光,老米勒可谓煞费苦心;开始为佳娜-施华洛世奇介绍工厂设备,以及曾经作出的贡献。

期间林一栋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像是一个看客;感觉一切都无所谓。

其实内心深处,早就狂喜不已;生产水晶玻璃制品,对于设备要求并不是很高。他只要做好磨具,以现有机器设备,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从保养情况来看,的确如老头所讲;简单修整一下,随时可以使用。

最重要周边还有很多废弃工厂,一旦生意红火起来,完全不用担心厂房扩建事宜。

前世也在洛杉矶生活过一段时间,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仔细一想,倒也明白怎么回事。去工业化现象最早始于美国,其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比例,从965年最高值的2%下降至994年的6%。在rb,其制造业就业比重的最高值是27%,而到994年则下降到23%。在欧盟5个国家中,制造业就业比例的最高值是30%,到994年则迅速地下降到20%。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在上升。美国服务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劳动者总数的比重,则从960年的56%上升至994年的73%。从960年开始,其他发达国家均出现类似现象。

去工业化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制造业发展停滞,美国工业生产值与其增长幅度在过去十几年迅速下滑;其二,制造业大规模裁员;就业从第二产业转向服务行业,导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在十年间从5%下降到了0%以下。

去工业化对于未来危害有多大,林一栋可谓非常清楚。短时间内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空气都变得清新!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会让整个国家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退!

假设美国不作出去工业化决定,怎么可能让发展中国家崛起;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仿佛冥冥中带着必然。

工厂并不是很大,很快便转完一圈;林一栋非常认真的说道:“这家工厂面积多大,巅峰时期产能是多少。”

虽然不明白老板为什么会带着一个亚裔过来,但看到佳娜-施华洛世奇点头;表示同意后。

老米勒直接回复道:“整体占地面积为5英亩;巅峰时期能够生产各种水晶饰品3万件。”

差不多00亩地,单单生产香水瓶产能会更高;未来几年都不用为厂房而发愁。

设备基本完好,但林一栋清楚;自己还是要添置一批。现有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上不去。

另外辅助配件的生产设备,也需要购买;主要是金属,好在都是小件,并没有多复杂。

林一栋笑着说道:“施华洛世奇小姐,我这个人谈生意喜欢速战速决;毕竟彼此时间都很宝贵。这里的确非常合适,加上施华洛世奇短时间内也用不到。”

“如果今天能决定,可以开个价;只要双方都满意,也不用在找第三方评估;浪费钱不说还麻烦!”

此时老米勒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佳娜-施华洛世奇之所以今天会过来;是因为找到买主。

难道自己要离开,如果真是那样;或许是一个不错结局。虽然工厂不在属于施华洛世奇,但只要能重现往日荣光,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让年轻人都回来;就没理由反对。

佳娜-施华洛世奇也没想到,林一栋会突然来这么一手。按照正常逻辑,看过厂房后;双方都有意向;然后聘请评估公司;对资产进行整体评估。现在算怎么回事;还真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今天是否能够决定,更是被这句话深深刺痛。作为施华洛世奇董事会成员,美国地区负责人;难道连这点小事都决定不了;岂不是被人消掉大牙。

关于美国废弃工厂事宜,家族专门召开过董事会,对所有工厂都进行了一个评估。

当然主要是美国工厂,产品销量在下降;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工厂要被迫关闭。至于洛杉矶郊区这个工厂,本身就不受待见;规模太小;生产成本很难降下来。

佳娜-施华洛世奇非常认真的说道:“董事会对洛杉矶这家工厂的评估价格为500万美元;包括厂房和所有设备。”

“如果林先生和查理兹想要,我可以做主给你们打9折,多少是一份心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