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如履薄冰(1 / 1)

加入书签

而在回到侧厅后,刘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手中的军报。

良久后,刘备方才神色有些凝重地缓缓开口道。

“未有提及支援之事,这么说子坤有自信可同时平定乌桓之乱以及瀛洲?”

只是,这依然让刘备有些不太放心。

旋即,刘备朝着身旁站着的夏侯博命令道。

“季常,下一趟运往幽州的粮草,你抽调一队百人锦衣卫随行前往幽州,务必要尽快弄清楚幽州现状。”

“是,主公。”

夏侯博应了一句,然后有些不解地问道。

“主公,子坤先生离开吴郡之后莫非当前说过内事不决可问张昭?那为何深受子坤先生信任的张昭会如此攻讦,且主公也并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言的意思。”

“这是内事吗?”

刘备反问了一句,顿时就让夏侯博哑口无言了起来。

内事往往所指的是政务,而外事往往指的便是军务了。

显然,关于“乌桓之乱”的相关问题,属于外事了。

“那子坤先生有没有留下外事不决该询问何人?”夏侯博再问。

刘备将手中拿着的军报敲了敲桌案,道。

“那自然是问子坤了,难不成问你夏侯季常不成?”

此言,让夏侯博不禁有些讪讪地笑了起来。

若是说赵云还算是粗通兵法,那么前半生就是个游侠的夏侯博对于兵法可就是完全一窍不通了。

即便刘备与李基对于忠心耿耿的夏侯博也多有重用之意,明里暗里也尝试过培养。

只是夏侯博对于兵法、政务均可谓是毫无天赋,反倒是对于如何潜伏、逃跑、暗杀大有心得。

因此被刘备如此一说,夏侯博非但没有生出不满,反而是一脸尴尬,不敢面对刘备。

而一个两个知心人均不在身边的刘备,也只能是对着夏侯博开口道。

“而子坤所表明的态度不是相当清晰明了了吗?否则子坤便不会发这么一份军报回到吴郡。”

“只是子坤先生一离开了吴郡,那些世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争权夺利了……”

顿了顿,夏侯博忍不住再度确认道。“主公,真的不用理会吗?”

“监督即可,无须做多余之事。”刘备摇了摇头,答道。

“可是如今他们已经在集体攻讦子坤先生,这……”

夏侯博没有接着说下去,因此即便夏侯博的政治细胞不多,但也明白自己掌管着锦衣司该完全站在刘备的立场,不能表现得对李基过于倾向。

刘备想了想,开口道。“放心吧,季常,这是子坤离开吴郡之前的交待,并且子坤也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啊?”夏侯博大为诧异。

“派系,是不可避免的。”

刘备缓缓地开口说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私心,自然而然也就会形成派系,这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

“之前,纯粹只是子坤的存在镇压了府衙之中所有官吏的其他想法,所以不管是否有私心,想要在吴郡之中立足就必须向着子坤靠拢。”

“可子坤的离开,无疑是给了吴郡本土世家一点点喘息的机会。而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唯一的机会,牢牢地开始抱团起来。”

夏侯博听完之后,只觉得……好复杂。

明明锦衣司的绝大部分情报,夏侯博几乎都会过目一遍再送去给刘备与李基,以防出现什么大纰漏。

可是,夏侯博完全看不出其中存在着如此复杂的关联与问题。

而刘备看着夏侯博似乎是听得云里雾里的表情,不禁回想起李基曾经对于夏侯博的评价。

【主公觉得季常……不太合适?为何?明明最合适的便是季常无误了,正因为季常的脑子空空,才不会产生太多不必要的念头和想法。】

只是夏侯博感受到刘备那似乎饱含着几分复杂的眼神,下意识就想要证明自己,努力思考后,问道。

“主公,可那样一来的话,子坤先生岂不是在给自己制造敌人?”

“潜在暗处的敌人可比明面上的敌人要麻烦得多了,且……”

说到这里,刘备笑了笑,接着说道。

“依吾所见,子坤明显就是想要他们自觉抱团,如此才能利用他们。”

夏侯博咬着牙,硬着头皮地答道。“原来如此。”

刘备自然不信夏侯博当真是懂了,但也没有揭穿夏侯博,心中颇有些忧虑于李基之余,叹息了一声看着桌案旁所堆的政务。

直至李基暂时离开吴郡后,刘备才进一步地意识到李基到底有多能干。

即便是李基给刘备留下了足够两三年所用的治政“攻略”,刘备代替着李基亲自去负责那种种事宜之时,依然有着一种要多长脑子才够用的感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