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求娶太平公主(1 / 3)

加入书签

“安北都护府诸族十八部,敬献战马八千匹,恭贺天可汗陛下福寿无疆。”</br>安北都护府特使阿史那·骨利干,上前一步,将手里的奏章上递。</br>大殿上方,皇帝身体顿时坐直,看向阿史那·骨利干,说道:“安北诸族有心了。”</br>八千匹战马,直接粗暴,却深得李治之心。</br>安北都护府并非只有突厥一族。</br>回纥、多滥葛、仆骨部、拔野古部、同罗部、思结部、浑部、斛薛部、奚结部、阿跌部、契芯部、铁勒,诸部占据广大漠北地带,臣服大唐。</br>“安北都护府另进献顶级幻师一名,今夜为陛下寿诞表演庆贺。”阿史那·骨利干再度躬身。</br>李治点头,道:“允,另外,鸿胪寺赐……”</br>“陛下。”阿史那·骨利干再度躬身,打断李治,说道:“不知臣可否提一不情之请。”</br>“讲。”李治没有怎么在意,微微抬手。</br>八千匹战马,分量实在太重,李治已经不在乎其他太多。</br>……</br>“臣希望能探望左骁卫中郎将阿史那·泥熟匐和右卫中郎将阿史那·伽那。臣从草原带来一些牛羊,愿送给两位将军,同时问安。”</br>阿史那·骨利干一句话说完,殿中群臣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br>阿史那·泥熟匐,突利可汗之孙。</br>阿史那·伽那,颉利可汗之孙。</br>上元二年,阿史那·泥熟匐和阿史那·伽那试图从长安逃回草原,并且在大唐和吐蕃大战之时,在草原掀起大战。</br>但可惜,最后被李绚抓回。</br>李治的脸色依旧平静,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淡淡的说道:“在漠北,突厥部落似乎不多吧。”</br>“回禀陛下,原本有四支,但如今只剩下两支,两年大旱,其他两支部族已经解散,回到漠南,融入到了单于都护府诸部当中。”阿史那·骨利干的脸色有些无奈。</br>漠北相比于漠南,情况并算不上好到哪里去。</br>漠北诸族,不少都曾经是突厥麾下的部族,但自从东西突厥灭绝之后,这些部族和突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一直不断。</br>漠南还好,突厥族人众多,但漠北就不成,只有不多的几支,如今更是只剩下两支。</br>“漠北诸族。”李治缓缓的点头,他有些明白阿史那·骨利干究竟想做什么了。</br>突厥两支部落,想要在漠北再度站稳,就需要借助一些额外的力量。</br>其实,突厥部落最好的方式是请皇帝下旨,让诸族停止纷争。</br>但漠北诸族如今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唐。</br>大唐如何会让他们安静消停下来。</br>更何况,李治的目光看向了李贤,想起搜刮出来的良田,李治的心中已经有了打算。</br>突厥人的心思,他如何看不透。</br>无非就是想要利用突利和颉利的名号,将所有的突厥部族重新凝聚起来。</br>他们想要去见阿史那·泥熟匐和阿史那·伽那,无非就是想要帮助二人逃走罢了。</br>但真的有那么容易吗?</br>当年不过是因为大唐没有防备,所以最后才让他们得逞,到了如今,他们再想得逞就更没那么容易了。</br>更何况,李治的目光从刘瑾瑜的身上掠过,最后温和的看向阿史那·骨利干,说道:“此事朕准了,狄卿,你陪他一起去。”</br>“喏!”狄仁杰站了出来,拱手领命。</br>原本正在看戏的诸国使臣,脸色不由得一变。</br>他们在长安多年,狄仁杰的名号,他们可都是听过的。</br>这一位在大理寺的时候,便已经有神探之名,做了侍御史之后,更是铁面无私。</br>很多时候,就是皇帝他也敢当面顶撞。</br>明明只是一个侍御史,却做出了御史大夫的声势,御史台诸人声势一阵大涨。</br>“好了,你退下吧。”李治微微摆手,阿史那·骨利干立刻拱手后退。</br>……</br>典仪继续。</br>突厥,大食,波斯,天竺,新罗,倭国,于阗,龟兹,焉耆,疏勒,琉球、安南、真腊、爪哇、回纥、铁勒等共四十余国国使,轮流献上贵重礼品,诚敬恭祝大唐皇帝万寿无疆。</br>一开始的重国,李治还认真以待,但到了后面,李治便已经有些敷衍。</br>他的目光越过大殿内外群臣,落在外面的巨大广场上。</br>槊刃锋寒,金碧辉煌。</br>“外臣吐蕃国使扎巴拉,拜见大唐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万寿无疆。”</br>熟悉的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