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没有靶子,就树一个靶子(1 / 3)

加入书签

“还有,陛下,臣请换单于都护府都护李德奖。”刘仁轨肃然拱手。</br>皇帝抬头,武后皱眉。</br>殿内群臣全部面色凝重,全都看向了刘仁轨。</br>谁也没想到他最后一刀砍在卫国公李德奖的身上。</br>李德奖,卫国公李靖次子。</br>李德奖,才智平常,无大功,无大过,故任其为单于大都护府长史。</br>其兄李德謇,贞观年间卷入太子李承乾谋逆案,流放吴郡。</br>故卫国公李靖故世之后,李德奖为卫国公。</br>“陛下。”刘仁轨再度上前,认真说道:“李都护在漠南多年,对草原了解无出其右,但同样的,突厥人对他的了解也极为深刻,所以为免李都护出事,还是将他调回来为好。”</br>大殿内的气氛顿时一松,即便是李绚都忍不住的松了口气。</br>这一次突厥二十四族突然抵达长安,单于都护府没有能提前察觉本就失职,免了他也不为过。</br>甚至多年以来,突厥人心变化,他竟然也没有察觉。</br>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被贬官流放了。</br>但他是李德奖,卫国公李靖次子,现任卫国公。</br>朝野之中虽然知道李德奖没有什么能力,但他是李靖的儿子,他在单于都护府,本就是以李靖的威名镇压突厥的。</br>至于单于都护府的内部,都是由手下长史等人负责的,怨不到他的身上。</br>现在将他调回来,其实是在保护他。</br>然而最关键的,是在去年,英国公李積的嫡孙,英国公李敬业才刚刚造贬,今年又逃离,甚至实际上已经被李绚杀了。</br>如果现在这个时候,朝廷再重处李靖的儿子,怕是军中也难免要震荡。</br>“那么便先将其调回来吧,调左卫将军萧嗣业北上,先探查清楚情况再说。”李治点头,群臣拱手:“陛下圣明。”</br>萧嗣业也曾经任单于都护府长史,不过那个时候,单于都护府都护是相王李旦。</br>他这个单于都护府长史,就是实际上单于都护府都护,他对草原的了解也很深,只是对如今草原局势变化没什么了解。</br>不过用来摸清情况,进行部署倒也足够了。</br>“看来,还是要开战啊!”李治的神色肃然起来,转头看向裴行俭,道:“兵部从即刻起做好出兵计划方略……兼顾吐蕃之战的同时,做好草原的出兵方略。”</br>李治的目光落在了李绚身上,就见李绚似乎有些走神,他开口问道:“南昌王!”</br>“臣在!”李绚迅速回神,然后拱手。</br>“对于草原出兵方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补充吗?”李治问的很直接,众人的目光也看向了李绚。</br>李绚是朝中年轻一辈当中的佼佼者,除了在大军征战中屡立军功,在地方政务治理上,也颇有建树。</br>关键他足够年轻,年轻人总是有一些出奇的想法。</br>……</br>顶着众人目光,李绚向左站出,然后拱手道:“陛下,突厥人这一次二十四族齐来,怕不简单像是来长安赎人的。”</br>“没错,就算是赎人加上示威,也不需要二十四族酋长一起来。”</br>李治轻轻敲敲桌案,沉吟着说道:“朕虽然大度,但朝中官员和将领的脾气却也都不小。</br>另外还有吐蕃人,吐蕃人或许正希望朕多杀几个突厥人,好让突厥立起叛乱。</br>这么大的风险,没道理二十四族的部落酋长一起来,难道真的不怕朕一锅端了。”</br>众臣顿时沉默了下来,二十四部族的突厥酋长一起来,最大的目的应该是示威。</br>在长安示威,然后勾连整个西域诸国共同反唐。</br>毕竟如今大唐繁盛,每人咬一口,都够吃的盆满钵满,满嘴流油。</br>武后目光看向赵巩,赵巩微微躬身。</br>“南昌王,你是怎么想的?”李治低头看向李绚。</br>李绚认真拱手,看着李治说道:“陛下,臣想,他们来长安的根本目的,还是来接人的,不过这人,应该是阿史那·泥熟匐和阿史那·伽那。”</br>阿史那·泥熟匐,左骁卫中郎将,突利可汗之孙。</br>阿史那·伽那,右卫中郎将,颉利可汗之孙。</br>“原来,突厥二十四部落酋长,是来长安逼朕放人的。”李治眼神瞬间凌厉起来,</br>突厥二十四部落酋长齐聚长安,迎接突利和颉利之孙北归草原,草原再度迎来鼎盛。</br>李治甚至都已经想好史书要怎么写了。</br>怪不得突厥二十四部落酋长竟然能齐心一致,冒着这么大风险一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