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战云(1 / 2)

加入书签

五月底,刘承宗与承运等人押米粮去府城买马骡,途中见到试百户杨彦昌。

得知刘国能的近况不好。

杀死南边来的官军没惹出什么麻烦,在这种事上地方官员还是护着本地百姓。

但官差在盘查时发现南嘉山几个村庄存粮很多。

大灾之年,延安府对捕快衙役的工钱也是折半发放,都饿。

有官差起了邪念,想给安个通贼的罪名,逮几个人回去,讹些粮食。

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是贼,而且还是藏着事的贼。

心理素质不行,禁不住这么吓唬。

七个查案捕快,全死在南嘉山。

整个村庄的村民携家带口,连夜运粮往深山里跑。

官府找不到别人,却知道那有个秀才刘国能。

这回他连闯塌天的名号都用不着,直接用真名上了通缉告示。

好在官府腾不出手收拾他这种小角色。

夏天到了,又到陕北一年两度的抗税时间。

官差衙役成了延安府头号高危职业,啥事都顾不上。

知道刘国能被通缉了,而且还活着,刘承宗很欣慰。

不是他心眼孬,人永远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但现实可以。

残酷现实可以打碎人的美好幻想。

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认识那个索粮不办事的张千户之前,刘承宗也曾对世道报有美好幻想。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过杨彦昌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告诉他。

他们从南门外的牲口集市一路往东走,走到没人处才寻了处山坡庇荫处。

杨彦昌道“看见没,南城大营终日操练不停,卫里都在风传,要打仗了。”

延安府城以延河为界,有南北二城,北边是大城,南边是小城,校场也在河流南岸。

刘承宗问“延川?”

“恐怕不止,五日前从西安调了个千总,自卫所抽出七百旗军编营整训,北边又给李卑拨了二百精骑。

南边还有巡抚标营,这阵仗不是一个延川的事。”

张天琳的预言实现了,各路起义军汇聚一处,让他们的规模不再局限于朝廷能自己骗自己的程度。

这次朝廷要动真格的了。

刘承宗问道“卫军情况如何,快发兵了,他们没粮,会不会……打粮?”

“你想到了?我叫住你们,就是想说这事,你们小心些吧,卫里旗军都像疯了一样,单是我知道的,这几天已经有俩上吊的了。”

“上,上吊?”刘承宗难以置信“这么怕打仗?”

这话杨彦昌不爱听,面色难看道“没人怕打仗,高兴还来不及,就算饿着肚子去送死都不怕。

就怕不让他们送死,那西安调来的千总是个入娘贼,把旗军往死里练,夜里头光尿血,就他妈几天工夫,抱这佛脚干嘛!”

他这么一说,刘承宗明白了。

卫所军没军饷,口粮全靠军屯田收成,一份本就不多的口粮养正丁之外还养余丁。

如今荒年,百姓都吃不上饭,卫所旗军更吃不上。

叫他们上阵是送死,可若侥幸砍上几个脑袋,成了卫官还能改变命运,再不济舍了家室当逃兵。

可不让他们送死,使劲操练,人肚子里没油水能练出个屁。

这年月对穷人来说,反正活着也是受罪,临头一刀死了,还真没那么难。

好歹痛快。

刘承宗问道“那你什么打算?”

“我?”

尽管知道左右再无旁人,杨彦昌还是环顾四周,这才悄声道“我今天出来,就是从卫所弄了批旧兵器,放到铁匠那修理。

这些东西修好不往回运,我的人活不过这场仗,我要带他们逃了。”

“逃到哪去?”

“找国能呗,他那有粮,够撑到秋天了,等官军都走了再想后面的事。”

杨彦昌是说给刘承宗听,又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儿“我想过,这次官军主要打的是那些冒头的大贼,我们躲在山里,不惹事应该不会被官军打。”

见杨彦昌有主意,刘承宗也就不再多说,只是出言安慰两句。

却没想到杨彦昌还挺乐观,转眼换了心思问道“就是,你娶媳妇不,或者你随从、族人,又或者想要女儿、儿子?”

这话突然拐弯拐得刘承宗都接不上,一脸疑惑“不是,杨兄弟,怎么就突然说到买婆姨上了?”

“这不就那三家,有个仗义,拉着婆姨一块吊死,剩下两家留下俩婆姨、两男三女五个娃娃没人照料。

都是卫所农家出身,婆姨年轻勤快子女懂事听话,你要想买我帮你说,价钱便宜,二三十斤小米就能买一个,后头事定下来,她们就得被卖到山西了。”

刘承宗瞪眼道“为啥一定要卖,婆家死了儿子就要把她们典卖?”

“哪还有婆家呀,人死账未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