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乐评辩论,赛博月老(1 / 4)

加入书签

<b>inf</b></div> 几天后,《华夏歌会》(录播)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这时,除了神级现场外,更多人开始关注《告白气球》和《星晴》这两首歌的品质。

从前世的热度就知道,这两首歌都很火爆,属于大众最喜欢听的小甜歌。

虽然换了世界,但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威尔逊),大部分的听众们,无论是不是歌迷,依旧很喜欢这两首歌。

所以在歌会的视频里,到了这两首歌,弹幕就密密麻麻地将整个屏幕都盖满了,变成了告白墙——

【张晓东,我喜欢你!】

【三年二班的彭莉莉,我们毕业就在一起吧,好不好?】

【点赞过100就向刘湘婷告白!】

【助力每一个不知死活的梦想。】

【宝莉永远爱牛哥!】

【张磊(爱心)李鹏宇】

【等等!刚才弹幕飘过去个啥?】

把这些告白的弹幕全都屏蔽,弹幕才稀疏一些,能看到对歌曲的评论

【被告白弹幕墙吓到了,这两首歌简直是心灵春药,听着就想谈恋爱。】

【这两首歌千万不能在单身的时候听,太扎心了,简直是虐狗神歌。】

【别说了,本来笑得很甜,现在笑不出来了。为什么爱情这么甜,我却在独自吃苦?】

【我敢打赌,苏哲绝对恋爱了,写的歌充满了恋爱的酸臭气,再也没有单身狗的芬芳了。】

【还有之前发的《就是爱你》,也是甜歌,这张专辑里已经有3首甜歌了。】

【不会12首歌全都是超甜的情歌吧?那这张专辑应该叫《糖尿病》,听完就犯病。】

【叫《你们这群单身狗都来看看我超甜的恋爱》!】

【汪!】

虽然评论中有些调侃,但可以看出,大部分听众都很喜欢这两首歌。

但在艺术评论中,大众往往是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甚至大众化都算得上负面buff。

——我和大众一样的喜好,那我还算精英吗?

于是,有乐评人站出来批评苏哲。

他们不敢谈乐理了,知道不可能比苏哲更懂,就在唱功上挑刺

【吐字含混不清,苏哲的唱功已经下降到这种程度了?】

【要不是有歌词字幕,我都听不懂苏哲唱了什么。】

【苏哲只把心思放在气球、烟花上,却忘了最重要的歌曲部分。】

【真的很让我失望。】

他们说的吐字问题确实存在,因为苏哲唱的两首歌恰好都是周董的歌曲。

前世,周董从出道以来,就被批评吐字不清,甚至还有“结巴”的黑称。

对此,周董解释过,他将人声当做一种乐器,要和旋律融合一体,所以不能咬字太清楚,否则就有些突兀了。

而且弯弯腔本来就喜欢连音,比如“我宣伱”“酱紫”等。

旋律融合加连音,加起来当然就不太清晰了。

苏哲在翻唱时,考虑过改变,甚至唱过一版咬字清晰的版本,依旧不错,但就是不如原版好听。

所以他尝试几次后,还是选择了周董的唱法,但他没有弯弯腔,比周董吐字清晰一些。

但哪怕如此,他也被乐评人们喷吐字不清。

对此,苏哲却完全没有回应。

反倒是尤梦黎有些生气,在微博上说

【当歌手尝试先锋探索时,总有些故作高深的人,在旁边冷嘲热讽。】

还有乐评人想和她辩论,说她无脑护苏哲,骂她恋爱脑。

于是尤梦黎连发几条微博,长篇大论

【理查德·施特劳斯说过the-huan-vie-i-the-t-beautifu-intruent-f-a,but-it-i-the-t-diffiut-t-py(人声是最好的乐器,但最难演奏)。】

【这叫人声器乐化,即人声能够像乐器一样随着旋律线或者踩着节奏点,和其他乐器形成共同演奏的状态。】

【我在探索人声器乐化时发现,汉语和英语不同,后者可以连读(如“nt-at-a”连读成“闹太套”),比较容易处理;但汉语就需要适当地模糊咬字,字与字之间尽量连绵,才能成功器乐化。】

【当然,除了咬字外,还有更多小技巧,比如苏哲在高音时,用语气词连接字音和旋律,语气词的选择要符合……】

尤梦黎说得太专业了,乐评人被驳斥得闭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观战的路人们也看呆了,惊呼

【尤梦黎好专业啊!】

【不愧是音乐才女,太厉害了,太有音乐才华了!】

【公主殿下赛高!】

【全程吊打,太残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