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启二年大朝会(2 / 2)

加入书签

&nbp;太祖皇帝一言九鼎,口谕、手令、圣旨这些,根本没有区别,只要是出自太祖皇帝,那都具备无上的权威。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首创内阁,本意是为自己分担政务压力,他们只有讨论和建议,以及拟写诏书圣旨的权力。

大学士官职更是只有五品,在中央朝廷压根就不入流,类似于秘书助理。

可经历了洪熙、宣德两朝,皇权愈发薄弱,文官的地位和权力节节攀升。

内阁竟然一跃成为了另一个中书省,在他们的运作下,皇帝的圣旨,竟然需要他们同意盖章才能正式起效。

而皇帝的手谕以及发出的旨意,根本不被文官们所承认,从此导致大权旁落。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他们,所以他才会把方从哲那批内阁人员给早早的踢出去。

把徐光启和王在晋等人提拔进内阁,其中就有方便自己行事,直接下达圣旨的目的。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不管是下达政令还是军令,他都可以从皇宫直接发出。

全国各地,接到旨意的,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宗藩勋贵,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但有违抗的,奉旨不遵的,或者还拿所谓中旨圣旨区别来说事的,朱由校都会送他回老家重开。

朝中大臣以及各地官员虽然都极力反对,上呈的奏疏足有十几个箩筐。

可没有用,内阁都是皇帝的人,他们默不作声,加上皇帝的强势,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样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成化年间还有纸湖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