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开辟苦海(1 / 2)

加入书签

这卷经文主要讲述了凡人入道的过程,是一卷入门引子。

杨天细细阅读,字字不拉,一条修真的道路隐隐出现在他的前方。

修真之路要比杨天想象中复杂得多,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修炼,首先最基本的条件便是突破九品,感受丹田,浑然天成,方可迈入脱凡之境。

何为九品?

说得简单一些,九品只是对世俗中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强横度设定的一个明确划分,因为进入脱凡之境的第一步,便是入苦海,若是身体和心智都未达到九品要求,如此一来必然会有危险发生,轻则伤残,重则死亡,成功率大大降低。

一品至八品大致相同,到达九品之后方能感受到丹田所在。

因此,这才设定了一个九品之说,一个普通人想要修真,首先必须经历一品至九品的过程,待到肉体和心智有了明显的改变之后,才能冲击脱凡之境。

杨天隐隐觉得这所谓的九品和自己当初在地球上麻木杀伐有着某种相似,就是不知道经历了地球灾难生死杀伐的他,如今又是几品?

凭着一丝直觉,杨天自认为早已超越了九品之境,只不过那时候依旧无法感知丹田罢了。

另外,凡是无绝对,这个世间也有一种人例外,不需要修行九品便可踏入脱凡之境,那就是拥有灵根的卓越天才。

灵根只是一种说法,是不可多得的从出生开始便遵循天道的人,这种人一出生便可感应天地,自成丹田,修行起来如鱼得水,苦海一关更是没有任何阻力。只是,这一类人太少了,恐怕数百万修真者中,也未必会出现一个。

而脱凡之境才算得上初入修真,一共修有三重天,分别是苦海、作舟、无涯。这三种境界和杨天记忆中的一句话极为相似——学海无涯苦作舟。

至于这卷经书里的意思,却是说想要步入脱凡之境,必须修苦果,世间是一杯大苦水,唯有在苦海中磨练心智,以肉身作舟,最终才能登上无涯之峰,展开追逐大道的始源。

当进入第一重境界苦海时,苦海之水将会源源不息地流入丹田。

读完这段文字,杨天全身一震,只感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袭上心头。

他不会忘记今天中午的经历,那颗黑色种子明明被他抱着睡觉,却突然出现在他的丹田之中,让他可以感受丹田,这看上去似乎和九品之境十分相似,难不成自己真的捡到宝了?不用步入那九品之境,就直接跨入了苦海境界?

想到此处,杨天不由得有些激动,可是旋即又平息了下来,顿时一阵狐疑。

此刻他的丹田中一片寂静,丹田自成,这看上去这倒是像被那颗黑色种子砸了一下从而开辟出来的,就是不知道和那九品之境相差多少,又或者自己这种状况,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杨天无法解释,只好继续观看,整卷经文并不长,后面只是匆匆记叙了脱凡之境后一个境界的名字——通玄之境,待达到无涯之后,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克服了重重劫难,足以衍天地万千变化,能力足以通玄,已经算得上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修真者了。

并且到达通玄之境后,可以身炼器,驭虹而行,这一境界一共有四重天,突破大圆满之后才能登上神通之境。

只不过写到了这里,书卷中的记载已经很少了。至于后面的境界,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并没有在这卷经书上有所体现。只是在最后,再一次注明了修真的重要事项,比如说古经和法诀这两种极为重要的东西。

古经是进入通玄之境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没有古经便不可修炼,只能停留在脱凡之境。而不同的古经将会为修真者开辟出不同的道路来,可以说,一名修真者强大与否,与古经有着不可切断的联系。

因此,想要修炼的话,找到一卷适合自己的古经极为重要。

而法诀则是修真者根据天衍大道变幻而来的珍藏,这其中有层出不穷的攻击发决,也有千变万化的招式法诀,还有提升肉体抗衡度的防御法诀,更有提升速度的驭虹法诀……法诀之多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法诀又分为九种等级,随着等级的不同,法诀的威力也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诀倒是好找,可是古经么?”

杨天口中喃喃,旋即皱起了眉头,从抱过来的一沓书卷中翻了又翻,法诀倒是找出了好几本,譬如《罡猛诀》、《神轮诀》、《风火诀》等等,可是古经却一本都没有。

杨天有些不甘心,尽管他现在连九品之境都没有,更没有渡苦海进入脱凡之境,可是既然已经选择了修真道路,他有信心很快抵达脱凡三重天。现在必须要为以后做一些准备,以防万一。

于是,杨天又在藏书阁逛了起来,四处寻找之下,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唯一一本古经。

这本古经名为《洞虚》,乃是南域中的一个修真小派掌门所留。

古经倒是完整,并无残缺,可是细读之下,杨天却觉得有些漏洞,至于漏洞在何处一时间也答不上来,只是觉得这本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