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用“丽邑”做诱饵(1 / 3)

加入书签

第二日,李斯来到秦王的书房,秦王正在专心致志地读《韩非子》(当然是散篇)。

见李斯走进来,秦王说道:先生给本王推荐的这本书,真是太好啦,不知是何人所作?

李斯:此乃我的学弟韩非所作,在兰陵的时候就写出了大部分,现在恐怕更多了,要是王上喜欢,我就差人去韩国找他求取-------唉,已是两年多不见面了,也不知道学弟如今怎样?

秦王:看样子,你们同窗友谊颇深啊!

李斯意味深长地说:是啊!王上,先不说这些了,此书之要义,有时间我一定和王上探讨明白。如今欲要伐楚,不管真假,最好先跟尊太后商量一下。

秦王:长史与本王同去吧!

李斯急忙推辞:不不不!大王您这次自己去吧,我还是去负责做昌文君和昌平君的工作,尊太后那里,上次去了,正赶上她老人家吃苹果,好歹挨了几下,也无大碍。这次去了,要是正赶上她老人家使着肉叉子-----唉,臣还怎么服侍君王啊?

秦王笑道:原来长史也有胆怯的时候!----嘿嘿---我那祖后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也成,这事我来办吧!

秦王来到长乐宫,去找华阳太后解释“助魏伐楚”的真实含义。

华阳太后正由众人陪同着,徘徊在初冬的梅林里。

连日的阴霾过去了,此时她正享受着难得煦暖的阳光,仔细观瞧着条条梅枝,仿佛在寻找着梅花蓓蕾的踪迹。华阳太后显老态了,银丝一样的白发记录着芳华的流逝。

一名宫女端来一盘点心:老祖宗,这是新焙好的杏仁酥,老祖宗尝一尝吧----

“喂,祖后,有什么好东西,让王孙也尝尝!”,很大的声音,华阳太后知道是嬴政来了。

“给祖后请安!”

“好啦,好啦!想吃你就吃点吧---”,太后拈了一粒点心递给嬴政。

秦王嬴政品尝后,连称:好吃,好吃!--又伸手来抓了一个吃。

等再吃完了,嬴政伸手抓了两块杏仁酥塞进衣袋里,华阳太后白了他两眼没言语。

见嬴政又伸手来抓,太后用衣袖拍了他一下:都当了君王,还是那小时候的馋样!想吃了,本宫让人做好了,给你送去----这要是在朝堂议政,你口袋里掉出来两块糕,还像什么样子?你今天来有什么事?

嬴政笑嘻嘻地说:没事,就是来看看祖后。

华阳太后:哼!

少顷,华阳太后问道:吕公的墓葬可找到了?

秦王嬴政说谎连眼珠都不转:反复寻找呢,也还没有找到。

华阳太后:唉!这世间的事情,有时候糊涂些好啊,认真了就苦恼了,看破啦也就终了啦。

史载:吕不韦服毒酒自杀后,宾客舍人密葬其于洛阳北芒山。秦王下令,凡参与“窃葬”的宾客舍人,是晋人(指三晋,即韩、赵、魏国)的逐出秦国。

《魏书·地理志》载:阳翟有吕不韦墓,在县西三十里镇峰里三甲,今顺店毛吕、谷水河、眼明寺一带。今河南偃帅县南祭庄乡大冢村东,的确有一很大的土冢,相传即吕不韦墓,可是依旧不能定论。

其实,吕不韦秘葬时有2000多门客参与,不可能找不到。

吕不韦毕竟是秦国的重臣,要进行国葬,要立碑、立祠祭祀,君王要有悼文。可这悼文怎么写?这是个大难题!所以,吕不韦墓找不到了,被失踪了,恐怕是最好的归宿和结局。

书说简短,华阳太后批准了秦王和李斯等人“助魏伐楚”的行动方案,只是要求他们不得给楚国造成大的伤害,但怎么拿捏,由秦王自己来确定。

同日,来自楚国的秦国大臣昌文君和昌平君兄弟,同意配合秦王,被解除职务、回家赋闲。下面的戏,该李斯来演了!

咸阳宰相府议事大堂。

秦国相国隗状、御史大夫王倌、廷尉兼长史李斯、外史姚贾等高官正与魏国使团谈判,商议接纳魏国献地及两国合作事宜。

魏国要用哪块土地,割地事秦呢?-----丽邑!

丽邑,顾名思义,就是一片土地膏腴、风景秀丽、盛产天下美女的宝地、福地。

“丽邑”这个地名,名气可太大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艺、旅游书籍里都提及到它,都想着去粘粘喜气、才气、脂粉气。

大江南北,自称自己就是古代丽邑的地方很多。这就跟争当“赵云故里”、争抢“李白故里”、争作“伏羲故里”、争夺“国酒商标”一样,后世人太聪明了,各类专家也赤膊上阵,竞相言之凿凿地“考证”,竟将历史涂抹得面目全非。

后人争来争去,其实不过是《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的9个字:(秦王政十六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注意!上下句中间还是个句号,这也许说明两者并没有联系!

就围绕着这九个字,史学界杀的天昏地暗,纷纷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十分滑稽!

史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