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短剑与铍首(1 / 2)

加入书签

铺着天鹅绒台布的桌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件本次考古获得的出土文物。第一件文物,一把青铜短剑立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但见此剑毫无锈蚀,剑面乌黑,两面锋刃闪动着逼人的寒光,剑身上没有任何纹饰,剑格(护手)呈梅花形,从剑格、剑柄(剑茎)直到剑镡(亦称剑首。一般的宝剑在剑柄底端镶嵌的圆形物,大多是以玉或金属制成,呈扁圆形,其上大多镂有花纹。)的青铜,散发着幽幽的蓝绿色。此剑竟然是一体锻造成型的!

汪老轻轻地掂起这把剑,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发出由衷的赞叹,“好剑啊!”

女秘书李素云:“此剑好是好,就是短了一些。”

汪教授:“无知,你以为只有长剑才好使?暗室格斗,短剑这种杀刃最好!”

女博士生张涵韵:“1965年在湖北荆州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潜(一说鸠浅,是勾践的通假),自乍(作)用剑”。剑首铸有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那把剑比较长吧?

李昕说道:越王勾践剑其长是55。7厘米,宽4。6厘米。老师不是说了嘛,长短无所谓,好使就行。

汪教授赞许地点点头。

考古队长班召:测量过的,此剑只有28。5厘米,只比普通的青铜匕首略长一点。

汪教授说道:“这就对了!它的用途就是室内格斗,平时剑鞘是固定好藏在身上衣襟里的,它随同甲衣腐朽掉了,所以你们没有发现剑鞘。攻击力要强于匕首,逊色于长剑的。不过,可不要小看它,这是一把特制的神兵啊!你们试验过它的锋利程度吗?

辽宁考古队张远:怎么舍得吗?

汪教授:不要乱试,当心被它划伤了,出血必死。

众人大惊失色:剑身有剧毒!

汪教授淡淡地说:是的!你们取一根金属管来。不必担心,动作轻柔一些,不会损坏你们的宝物的。

班召从一处角落里寻到了一根更换下来的窗帘金属杆,把它放在桌案上。

汪教授将剑递给张涵韵:你来试试,不要劈砍,只是将此剑握紧在手中,距离金属物20厘米高度,放松手腕让它自然落下。

张涵韵单手持剑,另一只手托着右手腕,按着导师的吩咐去做。

但见,随着剑体起落,一阵儿噗噗声响,金属钢管如同切豆腐一样被断裂成十几段。

众人啧啧称奇。“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其韧性和强度太高了!”

汪教授伸手给女秘书:“借你两三根头发用一用。”

女秘书惊恐地闪身退避,直到得知,只是拔取两根长发,才不情愿地伸手从头上捐献出来。

汪教授捻着那两根乌黑的秀发,对着剑刃轻轻吹一口气。

秀发无声地断为两截,飘落下去。“吹刃断发!--今天算是开眼啦。”

汪教授介绍道:“千万不能小看2000多年前,我们先民的铸剑工艺,举世绝伦、后世难匹呀!当年开掘秦陵兵马俑坑,曾经出土了一把青铜剑,那把剑被一尊倒下的兵马俑和附近的坑壁压弯成近乎90度角。当工人搬开兵马俑时,那把利剑铛地一声弹直了!也是锋利的很,基本没有锈蚀。要知道,它被压弯了2000年啊!”

“把那盆万年青搬过来。”汪教授从学生手中接过短剑,在那盆植物植株上轻轻一划,一股细若游丝的白烟升起,植物的枝叶瑟瑟地颤抖起来,附近的几片叶子迅速地枯萎了。几分钟后,万年青原本葱茏挺拔的叶片全部枯黄、瘫软下去。“剧毒无比啊,--此剑真是歹毒。”

女秘书捧住面庞、捂住眼睛:“还是这把老剑厉害啊!”

众人想入非非地哄笑起来。

看过短剑,汪教授又带着众人一一看过那十几件各式各样的六国兵刃,不时地评点着什么。最终,他的眼睛停留在三柄青铜铍首上,将它们并排放在一起对比。

铍是古代一种类似于短剑的长柄兵器,铍首下面有长木杆。后端有茎,用以装柄,一般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出土时,兵马俑步兵着五色彩衣,手持长铍或长戟,片刻功夫,颜色消失了,手握的木杆也迅速挥发无形,铍首或戟头掉落下来,甚至因此砸伤了不少珍贵的兵马俑。

这三件铍首形制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铭文。它们分别是相邦春平侯铍。(全文是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右伐器工师服蓉,大工尹韩专。)、十八年相邦平国君铍以及一件八年建信君铍。

大家纷纷聚拢过来,定睛仔细观瞧。

汪教授叹息:这三件赵国的兵刃,铭文中透露出重大的信息,那就是从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历经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三朝,其相国究竟是谁的问题。这个平国君与平都侯是否是同一个人?他与春平侯是什么关系?另外,建信君到底是谁?建信君可能是韩仓或郭开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