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深宫锁怨(1 / 2)

加入书签

现代人经常借用唐代白居易的诗词“**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帝王内宫蓄养美妇之多以及宫廷生活的骄奢**。其实,这是很不客观、有些主观臆想的夸张说辞。

首先,按照王统万民的理论,普天下之人都是君王的子民,君临天下,君王也就可以凭借权柄临幸任何女人,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可以侍寝君王的女子,即使按照《周礼》设定的一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也仅仅有121人,那还是周天子的标准。秦承周制,秦国作为诸侯国,它禁宫的规模恐怕很难超越天子的编制。

历代以来禁宫的女子人数也有非常庞大的,但同样也有数量相对稀少的,如明代崇祯皇帝禁宫只有几十人,连王后都穿着布衣、亲自来纺织、种菜。先秦的禁宫立王后一名,下面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共计八级,各级人数不详,但估计不可能超过百人----这当然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美人数目,足以让君王油尽灯枯、英年早逝。

其次,能够被选拔进入内宫的女子,确实都是佳丽----模样要标致、皮肤要细腻、牙齿要整齐、谈吐要思维清晰、表现要乖巧,最好是有一些文化或音乐素养。头发、肤色不均匀、皮肤有瘢痕的注定会被淘汰,象现在女子有刺青的就更不消说了。

但是,帝王对王后、嫔妃的选择可并非那样随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联盟自保,大量使用了政治和亲的政策,诸国之间互相通婚、这里面存在着复杂的血缘关系。诸国外嫁的公主不一定都是美女,但都有着高贵的帝王家血统,也往往因此形成了独特且盘根错节的外戚政治,秦国就是这样的例子。

此时,秦国君王嬴政年方十六、七岁,还没有到20岁正式成年,他还在吕不韦和华阳太后的政治辅导期。来自六国的公主陆续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她们中除了来自秦国本土的容妃、慧妃年纪较秦王稍大一些,其他的女子如韩国公主德妃、赵国公主淑妃、燕国公主、齐国公主和妃、楚国公主谨妃、魏国公主恪妃、羌戎国公主贤妃俱还年幼,实际上就是童养媳!

只是带着几个随身使女,这些王族女孩就被迫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将青春的韶华埋没在异国的深宫禁地。她们就像被关进笼子里的金丝雀,苦争苦熬、乞求能盼来君王的临幸,希望能有个出头之日。

在这个时候,小公主的贴身使女们会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压力,而与主子同心协力、顽强抗争!

韩国公主德妃顺风顺水,她不仅貌美惊艳还颇多才艺,尤其是得到同样来自韩国的秦王的亲祖母----夏太后以及韩后给关照、撑腰,被安排住入了秦王在上林苑的太子府滴翠庭附近的观澜庭居住,享受到优厚的待遇。同在一个大园林里,地理上接近秦王,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占得先机。

来自秦国本土的容妃、慧妃本是华阳太后亲自为秦王选择的两名大家闺秀,可是她们被赵太后赌气招入了甘泉宫充当杂役,当丫环使用了。华阳太后闻讯十分气恼,暂时隐忍不发。

其它公主们大多被安排居住在渭水北岸新辟的兰池宫,那里环境清幽、风光秀丽,只是园子太大、人烟稀少,夜晚寂寞的有些令人不安。

因为年纪小,等待这些小王妃们的,还有需要刻苦研修的学习课程,熟悉秦宫礼仪、学习乐器音律、熟悉秦国的文字和方言、刺绣等各种女工,也包括陪侍君王的规矩和技术。

这些课程,大多由禁宫的年长宫女们来讲解教习,管事的宦官太监负责监督、考核众妃子的课业。若是能看懂、听懂这些人的暗示,聪明一些的女孩会给他(她)们行贿,从而获得某些很有价值的个别辅导或为自己创造更多一些的成功机会。一些描绘男女情事的绘画会在禁宫里偷偷地传递,这就算是关于性的早期启蒙了。

枯燥乏味的生活,让少女的寂寞情怀象原野的蔓草般疯长。莫名的渴望和冲动的欲望是深宫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主旋律,没有人能够漠视和逃脱!

每个人都在竭力地适应着----适应着秦国的膳食、秦人的风俗言语、秦宫的繁文缛节,这些小妃子们彼此客气地序齿排班、以姐妹相称,但每个人都明白:她们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对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每个人都小心谨慎、规规矩矩,只有那个生性活泼的羌戎国小公主贤妃野性未改、依旧我行我素,大声喧哗甚至哭闹不休。

内宫的大太监管和领着几个宦官劝解道:“小祖宗,别再哭闹了!----若是秦国将你送回羌戎去,除非你那父王亲自来咸阳毁掉婚约,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就终结了。你说,你的父王会来吗?-----他一定不会的!不要再做梦了,----哭的红肿了眼睛、毁掉了容貌,日后君王不待见,也只好安排你去当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干些粗活累活了。万一眼睛哭瞎了,也只好赏赐给你一杯毒酒了。”贤妃立即停止了哭闹,顺从地跟着宫女们劳作去了。

来自赵国的淑妃最为尴尬,她是来自秦国敌国的妃子,秦赵之间又刚刚发生了一场战争,秦将王龁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