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战略对峙(1 / 3)

加入书签

且说赵国新君初立,君臣上下同心、戮力治国,国势蒸蒸日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民生得到养息,和乐、安康,逐渐恢复了元气。

建信君与平都侯轮流担任相国之职,春平君赵显也被赵悼襄王谅解,被加封为春平侯,与患难与共的纪姬回到邯郸城居住。至于那个乐府女郎中赵香君,也被君王看重,被选拔为妃子,不久诞下一子,名为赵迁,即后来的赵国末代君主赵幽缪王。

为了吸取此前赵国不断上演的弟争位悲剧事件的教训,赵悼襄王在其另一名王妃产下另外一名男婴(赵嘉)之后,决定不再准许众妃子生产下男孩,只允许降生小公主。此举害得不少妃子们被御医强迫灌服下绝男胎的药物。此后,赵悼襄王播云施雨,众妃子们果然再也未能诞下男婴。可惜,赵国王室喜爱男宠的嗜好隔代遗传,到赵王迁时代,喜好脔男之风又起,君王宠爱男宠李同和韩仓,搞的是祸乱宫闱、淫邪不堪,朝纲紊乱,前朝中书令郭开也趁机东山再起,夺取了建信君的相位而重掌大权,终于酿成了亡国的悲剧。此是后话,以后再述。

赵香君作为赵国长太子的生母,被尊为赵后。赵悼襄王宠爱香君有加,引之为宫闱肌肤之伴、朝堂理政之辅,言听计从、极尽圣意恩宠。

国政稳定后,建信君曾力主适时推进“和秦”的国家策略,但遭到李牧、庞煖、乐乘等军事将领的反对,众议难平,只得作罢、收手,无限期搁置起了这个计划,转而“大备魏”-----谋求与魏国建立更加稳固的战略同盟关系。有赵国前相国廉颇在魏国的协助,赵魏两国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秦王政五年(前242),秦王嬴政十八岁,秦相吕不韦、华阳太后、秦国军事统帅昌文君、昌平君派遣秦将蒙骜攻取魏国酸枣等20城,建立东郡。秦军在晋北也多次与赵国军队发生摩擦,天下诸国面临秦国共同的威胁,觉得有必要齐心协力、铲除掉来自西部的这个祸害。于是,赵、魏、韩、楚国、卫国、齐国等国开始密切协同,准备天下再次合力征讨秦国。

此时,在秦国的政坛上,吕不韦的日子过得十分不易-----以吕不韦为代表的赢姓贵族集团与华阳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之间的争斗一直无休无止。对方的势力掌握了军权,吕不韦势力操纵着政府的治权,彼此相互掣肘、相互制约,总体而言吕不韦集团处于下风。因为商鞅曾在秦国长期推行野蛮、铁血的“军国主义”政策,基本把秦国国民改造成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遵守纪律、服从君王、为了自己或家族的利益而渴望杀敌立功、勇于牺牲的“理想公民”,秦国内部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氛围。可是,“兵者,国之大事也。”,常年累月的战争是任何国家都消耗不起的,这也是两大势力集团无奈相互妥协的政治理由。

对比先秦时期秦昭王和范雎那届雄师般嗜血、好斗的政府班子,吕不韦这一届简直就是“小绵羊”!秦昭王赢稷,凭借秦惠文王等先王打下的国力基础,全力扩张疆土,在长达56年的执政期内,发动或参与了将近200次战争。这个无与伦比的历史记录,比当今的美帝国主义政权建国后发动的战争次数,还要令人瞠目。

战争是把双刃剑,秦国尽管攻掠了不少原三晋(赵魏韩)和楚国不少地盘,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物资消耗巨大、国家财政窘迫不堪,也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了!在这个时候,吕不韦文官势力的粉墨登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历史选择。吕不韦努力发展生产和与关东诸国及西域羌戎、大月氏、匈奴的商业交流,也正是为了积蓄国力。他最终无法改变秦人好斗的本性,也注定会在一定时期之后,再次被秦国内部涌现的强大军国主义势力埋葬,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宿命。

吕不韦原本是商人,商业交流需要和平的环境,吕不韦的政治思想就是这样简单朴实----“天下和”,他小心谨慎地驾驭着秦国----这辆颠簸不定的马车,尽力不让它脱离既定的政治轨道、更不至于因为狂热躁动而倾覆,他心力憔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可悲的是,这种精力、体力的耗费不仅仅花费在朝堂之上,还体现在对方势力的代表----华阳太后在长乐宫的卧榻上。这种智力和体能的双重透支,对一个年近不惑的人来说,无疑是很残忍的!

作为辅政大臣,出于对先王异人的歉疚,吕不韦希望秦王嬴政快快成长起来接管国政,可他又担心某些历史纠缠不清、自己与华阳太后的奸情暴露,日后会触怒秦王、招致杀身之祸,他就是这样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彷徨不安。秦王嬴政已经被华阳太后的势力控制了,而且与他祖后建立起了亲密的感情,相对疏远了自己的生母赵姬。

“赵姬也不是省油的灯!-----”,吕不韦心中发出哀叹。

秦相吕不韦已经接到密报:那个赵姬---赵太后旷妇已久、百爪挠心、寂寞难耐,她与甘泉宫一名侍卫军官嫪毐好上了!

吕不韦不动声色地吩咐:“知道了,------此事要封锁消息,莫让流言四起、玷污宗室。”

华阳太后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