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孙子兵法指道路(1 / 2)

加入书签

去往秦川的漫长旅途中,李斯无暇去观赏路旁的景致,他让车夫(御手)放慢了车速,就在起伏颠簸的轻车上,翻看研读起《孙武子兵法》。

《孙武子兵法》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这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奇书,如今享誉全球、传扬四海。它广泛应用于各国军事、外交、政治、商业、体育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各国政治、军事学院均将其作为必研、必教、必考的科目,可见其地位之尊崇。这本书仅是西班牙文译本10年间,就再版了40次,5000万册,足证其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先祖对于全人类的伟大贡献,《孙子兵法》已经与东方文明融为一体。中国,作为孙武的故乡,我们至今在《孙子兵法》的研究、应用方面,依旧领先于世界并享受着它带来的红利!

当倭寇争夺我们钓鱼岛的时候,他们所控制的琉球群岛(冲绳)已经被牢牢地钓住了。

当美帝穷兵黩武、暴虐天下的时候,它们触犯了“再次伐兵”的铁律而深陷泥潭。当美帝想追求“其次伐交”拉帮结派,搞北约组织,群殴弱国的时候,它们又落入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火坑,而中国已经不可遏制地冉冉崛起,成为捏紧美国钱袋、威胁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且不怕赖账的最大债主。当美帝终于意识到其“上兵伐谋”的失败,再对中国用尽伎俩围追堵截时,我们已经成长为毫不畏惧、确保毁灭其霸权的强大对手。美帝自己不敢出面,背后鼓动几个喽啰、小跟班不甘心的无力挑衅,又能耐我何?

当倭寇心胆俱裂,巴望抱紧他美帝干爹大腿,以撑腰壮胆的时候,美帝已经“合于利则争,不合于利则止(开溜)”,玩起了“走为上”!倭寇最后玩死自己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一般来说,《孙子兵法》共13篇,全文大约5000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孙子)作“十三篇”,与今篇数相合,而《汉书·艺文志》中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的说法。经专家考证出土简牍: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可能是残本,因为里面缺少了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排兵布阵相关内容。

至于《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到骑兵,倒成为了推断其成书年代的证据----春秋早期,古代各国还没有骑兵。主要是当时还没有发明马鞍和马蹬,骑兵是没有战斗力的。诸侯各国使用马匹牵引战车的主要功能,还是用来冲击和打乱敌方阵型,军阵被冲乱了是无法打仗的,所以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强弱之分。

所以,李斯学过、看到的先秦《孙武子兵法》很可能不止13篇。

作为政治谋略学课程,李斯先前在兰陵学馆,已经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研究过《孙武子兵法》,对它并不生疏。虽然没有掌兵的经验,但是对于其中的战争谋略原则,李斯是清楚的。

现在,李斯认真地研读其中的“间篇”,这也是老师荀子指定他研读领悟的---临行前,荀子命人从书库里专门找出来关于这个章节的简牍,分量很是沉重,让人给李斯搬运上车!

1、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孙子说:凡兴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戌卒疲备地在路上奔波,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有七十万家。这样相持数年,就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用来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种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算不上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2。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所以,明君和贤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众人,就在于能预先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求神问鬼,也不可用相似的现象作类比推测,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3。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乡间,是指利用敌人的同乡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一旦真情败露,我间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