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西崛岭(补)(1 / 2)

加入书签

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最新章节。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目录

定义

经济模型的建立

经济模型的应用

分类

数学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史

编辑本段定义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1]

内容

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和预测等最新章节。[1]

用途

经济模型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现象间互相依存的数量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反映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及其运动过程,帮助人们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1]

变量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存量与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所测定的量。如人口总数

流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动的值。如人口出生数

3、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战争、自然条件等)决定,影响内生变量的变量。

假设

假设是经济模型用来说明事实的限定条件。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术语就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

假说

假说是经济变量之间如何发生关系的判断。

预测

预测是根据理论假说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断,它是在理论限定的范围内运用逻辑规则演绎出来的结果。

编辑本段经济模型的建立建立经济模型的一般过程:

1、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

3、进一步地把概念符号化;

4、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1]

编辑本段经济模型的应用经济模型主要运用于:

1、经济实证分析;

2、经济政策分析;

3、发展情景分析;

4、规划嵌入分析。 [1]

编辑本段分类可分为: (1)数理模型:在数理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

特点: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经 济学的内容。使用数学公式表述经济学概念,使用数学定理确立分析的假定前提,利用数学方程表述一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得到分析的结论

(2)计量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

特点:把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来确定经济关系中的实际数值。主要内容:建立模型、估算参数、检验模型、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1]

编辑本段数学经济模型九个基本经济数学模型:

1、边际分析模型边际成本:设成本函数为:c=c(q)(q是产量)则边际成本: 表示产量为q时生产1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 边际收益:设需求函数为P=P(q)(q是产量,P是价格)则收益函数为:R=R(q)=q﹒p(q)边际收益为: 表示销售量为q时销售1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边际利润:设利润函数L=L(q)=R (q)-c(q)则边际利润mL=L’ (q)= 边际利润mL=L’ (q)表示销售量为q时销售点1个单位产品的所增加的利润。

2、弹性分析模型需求价格弹性:设需求函数q=q(p),q是需求量,P是价格。则需求价格弹性: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减少百分之一 ;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上升百分之一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是收入的(单增)函数,q=q(R),q是需求量,R是收入,则需求收入弹性当收入增加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增加百分之 ;当收入减少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减少百分之

3、最大利润模型设总利润L=L(q)=R(q)-c(q)L(q)取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 L(q)取得最大利润的充分条件:

4、最优批量模型(其中:T总成本,Q为每批产量,s为产品的调整准备成本,a为全年产量)得

5、线性回归方程模型设变量x与y存在线性关系,y=ax+b,对n项实验得n对数据(x1、y1), (x2、y2),………(xn、yn)。可求出则y=ax+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