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背刺(1 / 4)

加入书签

火花在夜幕中绽放。</br>当明军接近阵前,十门灌入霰弹绸包的千斤炮轰然炸响。</br>前后交替的轰鸣声里,一条条丈长火龙从炮口喷出。</br>极短的时间里,超过五千枚三钱弹穿透火焰与硝烟,如雨如霰,掠过战场。</br>只有极少的惊叫与哀嚎。</br>更多的是夜幕下,完整的士兵与坐骑被密集弹雨撕成残肢断臂,残肢断臂又继续被搅打成馅,最后一滩血肉骨头落在地上,只剩凌晨荒原稀薄的雾气,被染出淡红。</br>神光显一个营的军队,就像在进军中撞在一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墙上,硬生生停了下来。</br>整整六个大队的骑兵,在呼吸之间连人带马被打成两个小队。</br>炮火中绝大多数幸存者匆忙勒马,即使没有命令。</br>仅有数骑仍旧扬马刀、仗长矛,呐喊着穿过重重血雾,冲进近在咫尺的硝烟。</br>但他们在黑夜中孤单冲锋的背影比起勇士,更像是被吓破胆的疯子。</br>砰砰!</br>几声闷闷的铳响,从尚未消散的硝烟中传出,在孤寂的荒原上传出很远。</br>呐喊声终于停了下来。</br>哒,哒,哒。</br>孤伶伶的马蹄声在硝烟另一边回响,数息之后,一匹战马载着伏倒的主人返身驰回停滞的马队。</br>在这过程中,明军没有任何一名军官、任何一名士兵,说任何一句话,就连受伤的士兵都停止了嚎叫。</br>人们只能在黑夜中瞪大惊慌的眼睛,试图看透血雾与硝烟,看清战场另一边隐匿在黑暗中的怪物。</br>硝烟渐散。</br>战场另一边没有狰狞可怕的怪物。</br>夜风中摇曳的火把之下,只有一辆辆战车,和战车后面端着火枪的士兵,还有十余门炮口正在冒烟的重炮。</br>那些战车不是专业的车营战车,也没有车载大炮,都不过是普通的双轮、四轮大车,但规制相同,成规模后看上去非常正规。</br>但曹文诏一看,就面如死灰。</br>发现元帅军结出车营,实际上比十门打霰弹的火炮,直接扫掉五个骑兵大队,对曹文诏的士气影响更大。</br>他想不通,刘承宗一个窃据汗位的假鞑子,怎么就他妈用上车营了?</br>曹文诏关宁军出身,对车营非常熟悉。</br>车营的优势、劣势,他都一清二楚。</br>它既不是天下无敌的阵法,也不是落后于时代的战术。</br>而是明军作战体系的一部分,也只是一部分。</br>战车本质上,与战马、火炮、拒马栅、铁蒺藜一样,是一种军械。</br>当然武器决定战术,携带战马多的军队,自然就会尽可能使用骑兵突击;携带拒马栅的军队,也会尽可能使用步兵进连环的战术。</br>这无可厚非。</br>而在车营战法方面,单一的车营非常容易被针对,而且只要被针对,就很容易被击溃甚至成建制收降。</br>车营的优势是容易形成野战车垒工事,为士兵提供庇护,在这方面明军专业的车营战车,当然要胜过元帅府这种临时拼凑的辎重战车。</br>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萨尔浒之后,明军在辽东地区大面积使用车营,是为了弥补萨尔浒带来的精锐损失,以车营庇护新募军兵,增强其生存能力。</br>而车营的劣势,则是在合适的地形,车垒很容易被重火力轰垮。</br>即使没有形成优势的重火力,车营也一样容易陷入围攻。</br>只要拥有兵力优势,并且能对车营内的军队形成野战优势,那么截断粮道,甚至直接在外围挖沟筑墙,等待其断粮崩溃既可。</br>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br>进攻车营的军队,兵粮要比车营多、炮要比车营强、野战能力要比车营强、兵马集结能力也要比车营所在阵营更强。</br>换句话说,车营能被人围死,不是车营的问题。</br>在拥有战车带来更强运力的条件下,兵粮输了、兵力输了、火炮输了、野战输了、兵马集结也输了。</br>那没战车只能输的更快。</br>因为问题的根子,不是车营好打,而是战场最高指挥官的脑子进水了。</br>车营连粮带马够吃四十天,那萨尔浒多次转换战场,从头到尾四天就打完了。</br>曹文诏士气下跌的原因,就是他的兵粮……没有刘承宗多啊。</br>他的宁夏军在一日之内全师拔营两次,平时谁敢这么拔营?</br>还不是他根本没那么多瓶瓶罐罐,全军拢共五日粮草,几张面饼子往马臀囊里一扔就走了!</br>不过灰心归灰心,曹文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