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统秘密召见(4)(1 / 2)

加入书签

为卢泰愚竞选总统组织十万“拥卢”大军

一九八七年六月,大韩民国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运动。全国各大城市的几百万群众,拥上街头,打着标语牌,高呼口号,矛头直接指向掌政十多年的民主正义党统领全斗焕,反对他军事独裁;要求释放民主人士;要求修改宪法,施行总统直选……广大群众开始弹劾总统全斗焕。

众所周知,大韩民众有着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参政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他们的学生运动、群众示威,一次接一次,像海潮一般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几十年来都没消停过。这无形中形成一种群众监督机制,一旦百姓对掌权者不满,发现他们有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等丑陋现象,就会群起而攻之,造成一种群众“弹劾”掌权者的态势,迫使掌权者不得不自动下台,从而起到纯洁政权、清洁政府的作用。群众是一种最好的政治清洁剂。

在这场突变的政治狂潮中,卢泰愚一跃而成为浪尖上的弄潮儿,紧紧抓住了这天赐良机……

当时的韩国政局动荡,人心浮躁,全斗焕的政权摇摇欲坠,广大群众正渴望有一个新的政治偶像出现,用以取代全斗焕的独裁统治。恰在这时,民主正义党代表卢泰愚,以一个崭新的领袖形象出现在民众面前。六月二十九日,他发表了震撼全国的“6·29宣言”!宣言声明:要修改宪法;施行总统直接选举制;赦免政治犯金大中,恢复其政治权利……

卢泰愚的这份宣言,恰恰像一磅重锤,准确地敲在了广大民众的心上,激活了人们渴望已久的心愿。于是,一个新的领袖形象出现了!广大群众高歌痛饮,通宵达旦,欢呼一位民主新斗士的出现!

大韩民族是一个爱戴斗士的民族,也是一个爱崇拜偶像的民族。

卢泰愚赢得了众多民心。“6·29宣言”就成了他走向权力之巅的一条红地毯……

应该说,大韩民族是一个勇敢坚定、勇于捍卫自己权利的民族,但也是一个爱激动、爱群情激昂的民族。

一九八七年九月,大韩民国进入总统大选的预备阶段。参加竞选的是“三金一卢”。“三金”即金泳三、金大中、金锺泌。“一卢”为卢泰愚。卢泰愚是民正党推选的总统候选人。

纵观韩国的历史,几乎每个下台的总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代建国枭雄李承晚,客死夏威夷,最后连骨灰还乡都很困难;坐了一年零六个月总统宝座的尹谱善,因其发表《民主救国宣言》被判处十年徒刑,后来被特赦才重新获得自由;呼风唤雨十六年的朴正熙,毙命于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之手;叱咤风云十年的全斗焕,因军事专政不得不进深山古刹去面壁思过,后来又锒铛入狱;就连当时正跃跃欲试竞选总统的卢泰愚,最终也没有逃脱可悲的下场……

客观地讲,韩国的几位总统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了推动韩国历史的作用。朴正熙时代,是将大韩民族从无自尊变成有自尊,从不自信变成有自信,从而打下了韩国经济起飞的基础;全斗焕是把韩国从穷变富,从无技术变成了科学发展,从而使韩国走向了世界;至于后来当选的卢泰愚,是他打开了韩国自由民主的大门,促进了北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使大韩民国走上了政治与行政管理的轨道,稳定了韩国的经济发展……至于他们后来的下场,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尽管走下神坛的下场可悲,但总统的宝座毕竟是金光闪烁,有着永恒的诱惑力。那种黄袍加身,集权力于一身的荣耀与使命,永远是一些人梦寐以求而又可望不可即的向往。所以,多少人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也要到宝座上坐一坐,以施展一番治国理政的抱负,展示一下自身超凡的才干。因此,每次大选都竞争得非常激烈,大有一种不动刀枪的战争味道。

韩国大选的场面非常壮观。其声势之浩,参加人数之广,耗资之巨,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上至饱经沧桑的耄耋老翁,下至初涉人世的热血青年,无不都在“参与”大选之事,绝少有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这次大选一开始,四位竞选者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庞大啦啦队,在朝鲜半岛南部,掀起了龙卷风般的四大狂潮。这四条狂潮以其排山倒山般的声势,进攻着四千万颗大韩臣民的心,展开了一场剧烈的争夺战……他们日夜兼程,到处游说,演讲各自的竞选主张,宣讲自己的治国方案,以求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变成一颗颗重型炮弹,射进广大民众的心中,在那里占有一席不可剥夺的位置,到关键时刻好投出那至关重要的一票……每个竞选者都讲得口干舌燥,嗓子沙哑,每人都备有管嗓子的药。卢泰愚日夜不停地讲了十八天,嗓子却一直没哑。这要归功于韩晟昊为他配制的可仁嗓子润滑露。

竞选期间,每位竞选者身后都簇拥着成千上万的助威者。竞选者走到哪里,助威者就摇旗呐喊地跟到哪里,前呼后拥,组成浩浩荡荡的啦啦队。这些啦啦队并非是盲目的乌合之众,而是有组织的。他们有的隶属于某个党的系统,有的服役于某个社团,有的皈依于某种宗教门庭。而且,每位竞选者都选定一种颜色,作为自己竞选势力的代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