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7)(1 / 3)

加入书签

山东代表团的副团长是,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省商会副会长商振永,山东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武钟恕。其他成员有,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梁树威、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家绍、香港华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照明、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傅希元、山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李德明、山东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梁凯军等十几人。

令韩国上层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到底让记者们抢去了这特大新闻!

金复东从便门出去后,乘车直奔青瓦台去求援……

青瓦台立即发出指令,马上派人向各大新闻单位的主编、台长们恳求:“为了国家的利益,请你们千万不要把中国来访的消息报道出去!”

但是,独立行使新闻权的各大新闻媒体,并没有因为青瓦台长官的恳求而放过这条特大新闻。

当晚,MBC电视台首当其冲,头条新闻就播出了这条特大新闻:谈笑风生的韩晟昊陪同李瑜等中国代表团成员,缓缓地向镜头前走来,走进了韩国的千家万户……

第二天,汉城的各大报、电台、电视台全部报导了这一消息。

一时,中国山东商团来访一事,成了韩国街谈巷议的特大新闻。

不过,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些天马行空的记者们还算笔下留情,没有搞更多的宣传,只报道了山东省商贸代表团来韩考察的简短新闻,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国际上的大波大澜。民间往来,非官方接触,当然也就没有更多的非议可议了。

中国代表团下榻于汉城市五星级希尔顿宾馆。

宴请、寒暄过后,八月十六日,中(山东)韩双方怀着进一步落实六项决议的夙愿,一连三天坐到谈判桌前……

山东代表团的十四名成员全部在座。

韩方参加洽谈的有:内务部、外交部、法务部、劳动部、交通部、安企部等几大部门的课长及十大企业的代表,共十几名实权在握的人物,都参加了洽谈。

韩晟昊仍然参席陪同,在中间做些“调和”工作。

洽谈进行得极其顺利,六项决议全部落实完毕,接下来就看如何实施了。

这次中国商贸团的到来,对于韩国人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各大企业的总裁们,都纷纷争抢着要与山东商贸团洽谈。中国商贸团成了韩国各大企业的抢手货。

一位国际有识之士很早就曾预言:有一天,韩国要靠中国来“养活”!

这话说得可能过于武断,言过其实。但韩国这一“弹丸”之地,其资源的贫乏程度并不比日本强多少。韩国不能不考虑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它在各方面消费的吞吐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就说日本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好多濒临倒闭的企业,靠连唬带骗,把一些过时的徐娘半老的旧设备,重新包装粉饰一番,然后羞羞答答地装做“淑女”嫁到中国,从而救活了多少企业?

聪明过人的韩国企业家们,岂能没有这番眼光与心计吗?

山东代表团的这次来访,无异是为中韩双方刚刚架起的经贸桥梁,铆上了最后合拢的一颗铆钉,致使多少年来一直渴望过桥的中韩两国人民,欢呼雀跃着冲上桥去,奔向互惠互利的合作彼岸……

作为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韩晟昊先生也将载入中韩外交的史册。

难为好人

韩老先生这一生,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最大的缺点也是认真。

他的人生特点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干得有声有色,干得大功告成!

而且,他的缺点在于有求必应。

但是,人世间的好多事情,并非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左右的。因此,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他在总结自己人生教训时,也谈到了这点。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韩通道的各个关节,韩晟昊一连三次飞山东,飞北京,除了那次随团出访之外,全是他自己掏腰包(他不愿为几个小钱跑到青瓦台去报账)。不仅如此,他还要充当两面难为“好人”的角色……

自从中(山东)韩双方签属了经贸合作六项决议之后,韩国的好多企业都盯上了中国这块宝地,自然就盯上了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牵线人。中韩双方都看中了他的通天能量,都想让他为自己促成一些事情。

韩星企业会长来找他,要他帮助联络北京一家老牌制药厂,意在获得该厂的韩国代理权。他扔下半年多没好好开业的医院,带领韩星企业会长及给朴正熙当过主治医的金博士,一同飞往北京。

到北京后,在一位老朋友的引见下,见到了该医药集团总经理,同他谈及代理权一事,对方却说:“我们厂的设备老化,需要更新。你们如果愿意合作,先出资一千万(美元),帮助我们更新设备,然后再谈合作问题!”

于是,双方应付了事地草签了一份意向书。签完意向书,中方拿出价值二百万韩币的药物样品,不是奉送,而是要当场交币子。碍于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