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荣获大韩民国最高荣誉——国民勋章(4)(1 / 3)

加入书签

宁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大韩民国又到了一个历史性的交接时刻。

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总统宝座上走下来,走向平民,走回阔别五年的西大门延禧洞;另一位正欲呼风唤雨的人物从民自党总部走出来,走向青瓦台的总统府,走上大韩民国第十四届总统的宝座……

上午十点,交接仪式在国会大厦正式开始。

两位在韩国历史上无论是功是过、都将成为重抹一笔的人物,同时出现在国会大厦的台上。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同时响起。但是,聪明的人们自然明白是冲谁去的,下来的只讲了十分钟,上去的却讲了两个小时……

上台是天上人间,下台是地上人间。

上来和下去,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尽管这是人类的必然。人类就是在这种走来走去中前进,世界就是在这种上来下去中发展的。但是,人类渴望走向成功的喜悦,永远会超过退出赛场的失落。任何人都逃不脱这种人性弱点的框范。

此刻,在汉城西大门延禧洞一栋二层小楼前,一位望儿归来的老母,正张着昏花的老眼,手遮脑门儿,焦急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对于这位年迈的母亲来说,只有她渴望的不是儿子当不当那份操心的总统,而是能守在自己身边,多陪陪自己走过人生为数不多的日子。

归来了,儿子终于归来了!

……只有几辆轿车开来,随行人员更是寥寥无几。昔日一些前呼后拥的官员一个没到。

走下车来的卢泰愚夫妇,其心境比脸色更加灰黯。大势已去,心凄落得如同秋风秋雨。世态炎凉,远比走下总统宝座那一刻更令人心寒……

可就在夫妇俩推开家门的刹那,一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啊?!如同万物肃杀的隆冬,忽然发现一片残留在枝头的绿叶!如同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外,忽然有人送来一盆烧红的炭火……

一位瘦小的中国老人,正笑眯眯地笑望着卸任归来的总统夫妇……

没有比此时此刻更令卢泰愚夫妇感激涕零的了。它远远超过了他们交往二十年的任何一刻。

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没有话语,只有闪着泪花的六只眼睛……

有人惊疑地问他:“怎么?金大总统没有请您去参加加冕仪式吗?”

“不,请我去了。”

“那您怎么没去呀?”

“啊,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

是的,金泳三不仅派人给韩老先生送去了请柬,而且座位是在第一排最显耀的位置,那是多少达官要人望眼欲穿而求之不得的。然而,这份非同寻常的请柬却压在韩老先生的抽屉里,做为一份永久的纪念而没有派上用场。他却开车早早地来到了延禧洞。

“老金是上台,老卢是下台,上台的人全国都在为他祝贺,缺我一个没什么。老卢下台了,不会有多少人来为他送行,他现在是最需要朋友的时候。”

是的,卢家夫妇没有比此时此刻更需要朋友的了。

锦上添花家家有,雪中送炭有几人?

后来,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不但没有使新上任的金泳三总统忌讳,相反越发敬佩韩老先生的人格,说他讲义气,够朋友。

一时,韩晟昊的人格又传为美谈,人们都称他是“大中国人”!

在国外,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常常“代表”着一个国家,好事坏事都是如此。

人们称韩老先生为“大中国人”,而不是像过去称中国人为“火烧铺”和“炸酱面”了。

为囚衣加身的卢泰愚当保健医

后来,卢泰愚成为阶下囚以后,卢夫人曾哭诉出这样一句话:

“韩博士,卢阁下交了一辈子朋友,最后只交下你一个啊!”

此话不无道理。

当卢泰愚的受贿案暴露以后,在谁都不敢为其说出真实病情的情况下,唯有这位中国朋友敢于仗义执言,真实地说出他的病情。而且在众多记者面前,他严厉谴责韩国的监督机制不够建全,不能有效地监督各级官员,因此才导致发生这种严重的受贿案!记者们听了大为震惊,一连数天围着他……

卢泰愚被收监以后,韩老先生仍然一如既往地为他担任着保健医,定期到监狱里去为他出诊。

当时,卢泰愚被关在汉城南五十公里外的京畿道安养市特别监狱里。这里四面环山、松林葱郁,环境很幽静。监狱最里面一幢镶有塑胶板院墙、独成一体的灰色二层小楼,就是这位卸任总统的去处。他独居一室,每天读书看报,捉菜园里的菜虫,反省人生……这就是他打发艰难岁月的课程。这位从底层穷家孩子跃为一国之尊,又从卸任总统跌为阶下囚的人物,可谓荣辱并举,饱尝了人生上天入地般的各种况味。令他体会最深的,大概就是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了。

但,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在身陷囹圄的漫长岁月里,卢泰愚最盼望的时刻就是这位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