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3)

加入书签

“你买基金了吗?”“你的基金涨了多少?”恐怕是今年最流行的问候语,就连身边对投资最没兴趣的朋友,也开始聊起基金的话题。基金在新的一年里,万众瞩目中成为最热销的金融产品,投资者学习基金知识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在终于明白净值高没什么不好,大比例分红不见得是好事以后,“基民”们发现自己仍然不清楚该买哪只基金,仍然在几百只基金面前感到眼晕。最根本的问题“如何选择基金?”、“如何选择适合‘我’的基金?”,仍然使我们的投资者感到困惑。

《钱经》理财杂志为大家准备一套很好的理财思路来挑选基金,这种方法也许稍显另类,但是我们就援引《钱经》理财杂志内容,拿出几支活生生的基金作为解剖的标本,用汉尼拔博士的如炬目光看透基金的“心肝脾肺肾”。

根据第一章的基金投资风格测试,对应于此,这里有一张描述不同属性的投资者适合的基金类型,读者可以以此为参考,初步确定自己投资的基金组合比例。

在挑选基金之前,投资者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发现自己的投资属性。虽然所有投资者都有风险越小越好,收益越高越好的美好愿望,但事实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不清楚自己的投资属性之前就盲目购买某一类型的基金,会使本来轻松的基金投资的过程变得艰难,而且还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为犹豫而错过较好的行情,因为害怕而过早地赎回基金。

在《钱经》的方法操作中,其是在标本中取出四样“器官”进行切片分析,它们分别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持仓情况和历史业绩。对应于此,在拿到任何一支基金标本时,投资者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它是否健康。

1.基金分析之“基金公司大比小的好”

(1)基金公司靠管理费赢利。

在确定了自己的投资组合之后,摆在投资者眼前的是很多家基金公司发行的超过三百只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就像进入了自助餐厅的食客,虽然面对各种诱人的食物,却感到无从下口。

在考察基金公司的状况时,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的规模,它的大小决定了基金公司实力的强弱,因为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取决于基金规模,而丰厚的管理费是留住优秀投资团队的保证。《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管理费),以基金净资产值的1.5%年费率计提,意味着基金规模越大,提取的管理费就越多。一些管理规模较小的公司,我们很难相信其拥有或能留住实力不俗的投资团队。一家管理5亿资金的基金公司每年能够收到的管理费是750万,如果扣除公司各种经营成本和合理利润的话肯定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百万年薪,更何况那些规模在1亿上下徘徊的基金公司。因此考察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就成为选择基金的第一件“功课”。

但是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规模小的基金也并非没有好处。正所谓“船大调头难”,小基金的调仓灵活往往能使它取得比大基金更为优异成绩。此外,对于一些规模过大的基金来说建仓也是个问题,过大的资金量使得它们只能选择大盘股或债券作为重仓对象,降低投资者的收益率。

数据显示,2006年管理资产规模前十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嘉实、南方、华夏、易方达、博时、广发、大成、银华、景顺长城和工银瑞信。观察可以发现,投资业绩无疑仍然是客户在不同基金间进行选择最主要、最重要的依据。2006年的火爆行情更加明显地揭示了这一规律。2006年底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与2005年底相比出现了四家新面孔——广发、银华、景顺长城、工银瑞信,这四家公司无一例外地:均有五星级的股票型或配置型基金,均无三星级以下的股票型或配置型基金。如果不考虑封闭式基金的因素,那么这一规律则更加明显,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则会取代博时和大成进入十大公司。

(2)规模并非全部。

虽然每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以往的业绩,刺激投资者购买该公司新发的基金或同公司的其他基金产品,但是就此认为规模代表业绩也是明显的误区。因为业绩与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当然也受到公司宣传手段、成立时间长短影响。

其实,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避免那些存在清盘风险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从风格入手选择与自己投资属性相匹配的基金。以上投公司为例,稳健的投资者更宜选择上投阿尔法,而积极的投资者则最好选择中国优势。有些基金公司的整体收益波动比较大,比如南方,有些公司就是以稳健见长,比如国泰。

因此,总的来说,在挑选基金公司时投资者更应以自己的投资属性选择相当风格的基金。

2.基金分析之“明星经理=明星基金”

现在,在广大基民中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明星经理=明星基金。投资者追捧明星经理的热情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青少年喜欢偶像明星那样,那些著名的基金经理背后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