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3)

加入书签

在进行一项投资时,光算收益,不考虑风险,这是许多投资新手容易犯的错误。在基金投资上也是如此。一些投资者将买基金等同于买国债,以为安全性极高,而在计算收益时,却将其等同于买股票,希望一年有30%、40%的回报,这些都是不现实的。

1.基金购买误区之:净值涨了就赎回

大盘涨了,手中持有的基金净值也涨了,就应该赎回,这是一些基金持有人的认识误区。虽然“低买高卖”是股市中股票投资者应遵循的赢利原则,许多做股票短线的投资人也是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时便进行抛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现,获得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为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但这样的股票操作手法,也套用在投资基金身上,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的净值是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它的投资收益,不可能一步到位、立竿见影。

一只基金的未来业绩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于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特别是基金配置品种的持续增长潜力。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基金管理人建立科学的投资组合体系和跟踪评价体系。投资者仅以净值的高低作为判断基金优劣的标准,而不研究和分析基金定期报告,不了解基金持仓品种的变化,也难以挑选到好的基金。

2.基金误区之:别人赎回,我受损失

市场的巨额赎回潮,造成了一些持有人的恐慌心理:“别人的都赎回来了,我的那份是不是也应该落袋为安啊?”这种心理左右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另外一些投资者还担心,年底其他投资人的赎回,会导致基金净值的下降,从而使自己的资产遭受损失。

其实这是对基金认识的一个误区,股票升值,许多投资人选择在高位大量卖出,会导致股票市值的下跌。基金不是股票,其净值并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惟一影响其净值的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3.基金误区之:分红后收益减少

分红后,基金净值会有一个突然下落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投资人的收益会减少了。

分红使得基金的净值下降,但是基金的累计净值依然是不变的,投资人的实际收益也是不变的。

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赎回后,会以更高的价格再买回来,并且还要搭上一定的费用:根据规定,基金申购和赎回都是要交纳一定费用的,一个来回,1.5%~2%的收益率化为乌有。

所以投资于基金,除了投资者应对基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外,频繁地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对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因为投资者既然选择了基金这种理财方式,就应该充分信任为你理财的专家。

4.基金误区之:长期资金,短线买卖

许多投资者购买基金的钱是可用于长期投资的,如果基金净值涨得多了就赎回来,那么这些钱又投资什么品种呢?什么时候再进入市场呢?事实证明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策略是错误的。

以某基金为例,当2006年年初,基金净值突破1.2元后,大量投资者赎回基金,短线实现利润。但赎回并未阻挡基金净值快速上涨的步伐,也迫使投资者认识到,不投资的风险更大。当基金净值超过1.5元时,投资者才大量申购,中间已损失了0.3元的涨幅。该基金净值在2006年6、7月间达到阶段性高点,接近1.9元,后来的回调又让短线操作的基金投资者心惊胆战,当基金净值再次反弹到2元附近过程中,大量资金撤离了该基金。但基金后来的表现必将让这些投资者后悔不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基金净值又涨了50%。2006年初到2007年1月19日,该基金净值已涨了两倍多,但如果进行以上的波段操作,收益率可能只有60%左右。

5.基金误区之:波段操作

波段操作是一些短线客长用的股票操作手法,但此方法并不适合于基金。首先投资基金,做波段不是成熟的投资理念。基金投资专家注重的是价值分析与基本面的研究,由于各路基金都有各自不同的投资规划和投资组合,而且由于以价值投资为主导思想,致使基金投资不可能马上见效,即使期间在面值之下徘徊也是正常的,因此,只要宏观经济是向好的,基金收益率就会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这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基金的持有人其实是无法选择做波段操作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所谓的“高位”和“低位”,也就没有办法在“低点”买进和在“高点”卖出。

6.基金误区之:全仓投入,仓促赎回

情景一:听说基金很赚钱,股票指数涨了多好,赶快去买基金,将定期存款全拿出来买基金吧!情景二:哎呀,基金跌了,原来买基金也会亏本的,还是赎回吧。

基金投资于股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既可能带来高额收益,也可能带来较高风险。如果道听途说,盲目投资,尤其是为了追求高收益,将原来不能承受风险的资金投资于基金,必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