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完善制度,强化培养人才机制 (3)(1 / 3)

加入书签

纪律就像滚烫的火炉,如果你不去碰触它,它就会给你带来温暖,可一旦你向它伸手,等待你的绝对是被烫伤的后果。火炉是不讲情面的,谁碰它,就烫谁,一视同仁,对谁都一样,和谁都没有私交,对谁都不讲私人感情,所以它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炉火是滚烫的,任何人都会清醒地看到并认识到一旦碰触火炉就会被烫伤。

纪律也一样,它就像炉火,一旦违反就会遭到严厉的惩处。当然,人毕竟不是火炉,不可能在感情上和所有人都等距离。不过,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就必须做到根据纪律而不是根据个人感情、个人意识和人情关系来行使手中的奖罚大权。只有这样,纪律才能真正起到约束下属的作用。管理者有义务让纪律展现它冷酷的一面,即只要违反就无一例外地会遭受沉重地打击,以此来获得强大的威慑力,从而起到阻止下属触犯的目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而对错误的改正以及每个人的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约束与被约束。

联想公司有这样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议迟到者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否则,会议就没法开了。第一个被罚的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长官,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也一身是汗。当时,柳传志跟他说:“你现在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就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一次还是被困在电梯里,由找不到人帮他请假,结果还是被罚站了。

迟到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在纪律中却又是一件很大的事。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

“火炉原则”能指导管理者有效地训导下属,这二者相似之处在于:首先,当你触摸火炉时,你得到即时的反应,瞬间感受到灼痛,使大脑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其次,你得到了充分的警告,构成警示,使你知道一旦接触火炉会发生什么问题。第三,其结果具有一致性。每一次接触火炉,都会被烫伤。同样,你也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后,对象具有广泛性。无论你是谁,只要接触火炉,都会被烫伤。换而言之,是用与烫炉有关的四个名词来形容纪律准则:1、预先警告原则,只有预先警告的纪律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才能有效遏制员工的触犯。2、即时原则,及时有效地处理违纪问题,就像火炉一样,只要敢于伸手,就迅速被烫伤;而违纪者就会被惩罚。3、一致性原则,对于违纪人员,无论性别、职位、年龄、资历,一律平等对待,没有例外。4、公正原则,处理结果一定要公正、公平,不搞特殊,让每个人都做监督者与促进者。

以上四个原则实际上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四条执行惩罚的准则。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要落实在行动中。具体行动的核心是与违纪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下面是必备的几个步骤:

澄清事实。明确地告诉下属,他们的违纪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让他们认识到其严重性。

要求下属对此做出解释。大部分人不会痛快地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会作出辩解,这可以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情况。

要求下属提出解决方案。你可以让他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上向他提出解决意见,会让他更理解你。

确定解决计划。你可做一些有效的商讨,确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补救计划方案。

进行惩罚。可以采用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公开批评等,一定重视这个环节。

要求再次检查。确定的补救计划不能就这么石沉大海,你需要知道它进行的结果到底如何。

一般说来,第一次违纪是可以宽恕的,只要后果还不算太严重,可以口头警告的方式予以批评;对第二次违纪行为应该毫不犹豫地发出书面警告;对第三次违纪可以处以临时解雇或停职,这将是最后一次挽救自己的机会,对第四次违纪(或极其严重违纪)者,管理者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开除他们。

纪律惩罚无论对下属还是对于领导来说,同样是不愉快的经历。但管理者不该出于面子上的考虑而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否则,会激起所有下属的反感。因为没有惩戒的纪律是不足以称之为纪律的,当违规者由于违反原则而获得更多的个人补偿的时候,你如何去说服一个本本分分、遵规守矩的下属坦然接受自己的损失?所以,纪律就是用来维护公正的。

然而,对于那些特殊者,他们往往恃才自傲,不服从管理,我行我素。对这样的下属,为了维护纪律的严明,管理者必须不能迁就,无论他曾经创造的业绩多么辉煌。日本伊藤洋货行总经理岸信一雄的“被解雇”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岸信一雄以自己的业绩证明自己的路线是正确无误的,始终不肯听从董事长的屡屡告诫;紧要关头,伊藤雅俊不再以业绩作为评判标准,而是果断地以纪律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可见,纪律是组织的生命线,无论下属曾做过多大贡献,一旦犯错,就像是碰到了滚烫的火炉上,这也是纪律的严肃性决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