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鼓励竞争,大浪淘沙扶植精英 (3)(1 / 3)

加入书签

盖茨先生在微软公司内部推行了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决定员工的职位与薪资待遇,而向能够提供高效率的员工提供高额的薪水;员工的提拔升迁完全取决于个人成就。同时微软公司采取严酷的定期淘汰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并且淘汰5%的员工。正因为以上种种措施,微软公司在二十多年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活力,飞速发展。

当然,末位淘汰的目的并不在于人员的流失,而是在组织的帮助下,每位下属都能顺利完成业绩。末位淘汰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竞争,提高工作业绩。

其实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如何管理和开发,尽量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工作条件,千万不要让下属产生“逼自己走人”的想法。

6.鼓励落后——真诚抚慰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种所谓的“真理”,往往是人们自身铸就的。

成功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比别人要多,理应得到鲜花和掌声,无可非议。但是,那些失败之人呢?他们一样也曾为了某个目标而艰辛的跋涉着。他们付出的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比成功者还要多。但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原因,屡屡与成功失之交臂,那么他们的付出,该不该得到回报?

有些管理者,往往只看到了那些少数成功的下属,于是,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溢美之词全部赠送给了他们。但是,对于大多数曾经辛勤工作并为之付出的“失败者”,往往未加以重视,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所以,要记住,去鼓励那些失意的下属。

1945年9月2日,二战即将结束,因为这一天,最后一个轴心国——日本将要签署投降书。

在太平洋上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人们翘首以待,大家都想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上午9时,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出现在甲板上,预示着这个令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时刻到来了。随后,日方代表登上军舰,仪式开始了。

就在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即将代表盟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却突然停止了。现场数百名的记者和摄影师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谁也不知道麦克阿瑟想要干什么。将军转过身,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走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

麦克阿瑟的这一举动,再次让现场的人们既惊讶,又嫉妒。因为那两名军官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要的位置。一般来说,这里应该属于那些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才对。而现在,这个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1942年,温斯特和帕西瓦尔都是在率部苦战之后,在寡不敌众,又无援兵的情况下,为避免更多人的无谓牺牲才放弃抵抗的。

麦克阿瑟以他自己的方式向这两位尽了职的落难者表示理解和尊敬,向他们为保全同胞的生命而作出的个人名望的巨大牺牲和所受苦难表示感谢。根据社会长期形成的理念,投降怎么说都不是个光彩的事儿,不管你受了多大委屈,降将都被人看不起乃至唾骂,温斯特和帕西瓦尔无疑是幸运的。

下属勤勤恳恳地工作,有时会取得好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这时,管理者一定要给予鼓励,及时送上你的掌声,有时你仅是给下属一点真诚的掌声,那份善意的作用就会远远大于金钱和任何物质的东西。还有一个著名的事例,在领导的激励下,失败的下属终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

福特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朋友,也是帮助他创建石油公司的伙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与福特合资经商,因福特投资过大而惨遭失败,损失巨大。这使福特心里很过意不去,甚至在街上看见洛克菲勒时都觉得没脸打招呼,主动解释说:“太对不起了,那实在是一欢极大的损失,我们损失了大约……,”想不到洛克菲勒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我们能做到那样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使我们保存了剩余的60%,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应该为你鼓掌才是!”

世上本就没有人天生就是天才,也没有人生来就高人一等。既然如此,那又有谁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呢?下属也会有挫折、伤痛、懊恼、泪水等等,一切都是在所难免。下属跌倒了,管理者要鼓励他爬起来,这说起来很简单,但让下属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其是当周围是一片冷嘲热讽的时候,谁又能够依然潇洒的爬起来?这爬起来的支点又何在?没准会让下属真的就永远不再试图爬起,来它个一劳永逸。但倘若这时耳边响起了管理者的掌声,即使这声音是那么的单薄,恐怕下属也会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失败。

当爱因斯坦带着相对论走上科学殿堂的讲台时,又有谁知道他就是那个曾被老师评价为“弱智”,而在母亲的掌声中成长起来的巨匠?试想,如果离开了母亲的鼓励,或许“相对论”还只是个在未来时空漂浮的名词,“E=MC2”也还只是个无法破译的密码。

给失意下属一点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