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有基金专家认为,市场近期的震荡实际上是对前期上涨的一种校正与修复,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可能要持续经历这样一个调整过程。但此调整是个理性的调整过程,是牛市发展下的阶段性需要。随着市场基本面的改善,一些指标在经过市场震荡消化后正慢慢修复,后市仍然可被看好。

另外,调整之后的市场,很多品种又呈现了比较好的投资价值,一些好的股票也已经进入了调整的尾期,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更有可能去抓住后市,更好地取得投资收益。

那么,基金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股市调整,控制风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基金投资者需要关注股市,理解股市目前的状态和下一步的走向,这是决定基金投资策略的基矗

1.印花税调高:改变心理预期

引起2007年第二季度股市大跌的导火索是财政部调高印花税。之所以造成大跌,根本原因是改变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心理预期则是支撑股市近一段强劲走高的主要因素。

从印花税调整本身来说,税率由1‰上涨至3‰,对实际交易成本的提高影响是很小的,从政策效果上来说尚属温和的调控政策。虽然如此,印花税调整的政策信号十分明确,显示管理层对于股市持续快速上涨中蕴含风险因素的担心,也是近期不断进行的风险提示中最现实的一次。管理层对股市的期望是健康、有序、平稳地发展。股市的上升趋势不是坏事,但涨得过猛却可能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

印花税调整对股市最大的冲击是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有基金专家提出,股市已经进入心理层面推动的价格上涨。因此,一旦投资者心理受到冲击,对市场的短期冲击就不可避免。明确的调控信号对投资者,尤其是对新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如何是决定股市走势的关键。在2007年5月30日大跌之后,股市连续数日缩量暴跌,新资金进入放缓可以说是主要因素。

2.理解股市走向的政策背景

2007年以来股市的快速上涨可以说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不但市场中的各类投资机构未曾预期,股市上涨之快也大大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料。在持续上涨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关于股市泡沫的讨论,政府也多次出台了相关调控措施,但几次调控的结果都如出一辙:市场在短时下跌后迅速报复性反弹,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加速上涨。

看起来似乎管理层的政策对于火热的股市已经失去了明显作用,股市的热情在源源不断的新资金推动下丝毫未减。不过,印花税调整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假象。管理层的政策对于股市不是无力影响,只是时候未到。政府希望看到股市健康、稳步发展,市场越来越多的泡沫化迹象无疑是政府不愿看到的。在泡沫接近可以接受的临界点之时,更有力的调控政策也能“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们可以这样想,本轮牛市的起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既然政策可以造就这个大牛市,一样是有能力调控股市发展节奏的。这不只是证监会为代表的股市直接管理层,也是更高层的政策关心点。因为股市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已经不容忽视。

从这个背景下我们来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也许能给投资者更多的一些清醒。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是管理层所乐见的。这就决定了近期投资策略的基调仍然是控制风险。即使在市场从暴跌的阵痛中恢复回来,之前普涨快涨的格局也将会发生改变。我们预期市场将更多地以震荡的方式开展调整。

如果市场再度回到之前的普涨快涨态势,不排除进一步更直接的调控措施出台。建立在心理预期上的股价泡沫将会进一步受到打击。

所谓阶段性调整,具体含义是什么?这里认为主要有两个层面:

(1)挤压总体泡沫。

通过市场总体震荡来缓和甚至降低市场的总体估值水平,给过热的市场降降温。

(2)打压结构性泡沫。

改变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的低价股、概念股领涨的格局,重新回到“价值投资”的轨道。从支撑股市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因素出发,具备实际业绩支撑、行业景气向好、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的绩优个股可能重新主导市场,以相对估值较低的大盘蓝筹股为代表,重新回到业绩主导的投资主线是管理层乐于见到的结果。

故而,长期牛市的基础并未动摇,当前的调整也许是市场送给长期投资者的最好礼物。

3.牛市基础未改

而从长期趋势来看,基金专家表示,由于长期牛市的基础并未改变,中级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低点建仓的机会,应该坚决抓住这一难得的礼物。

基金专家认为,2007年牛市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包括股改带来市场体制的变革、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由于贸易顺差和高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本币升值。基金专家认为,股改实现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两层关系上的重大改善,驱使大股东致力于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影响之一便是会使企业的真实利润得到持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