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加入书签

每一个季度、年度过后,所有的基金都会公布其在上一个季度、年度的报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的定期报告可以使我们对所持有基金的状态进行简单的判断与分析,更好地跟踪自己基金的运行情况。但是在阅读这些相对专业的报告时,需要把握一些关键部分,眼光需要犀利一些,关注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

1.阅读基金季报的关键点

(1)基金的份额变化情况。

基金季报会披露“期末基金份额总额”的数据。基金规模过大或者规模过小,对基金的投资组合流动性、投资风格、投资难度等都会存在不利影响,就像人太胖或太瘦都不健康一样,百亿以上的“航母”、或者2亿左右的“微型基金”,都值得我们警惕。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基金份额变化”。这个数据显示的是基金份额在此季度内变化的情况,包括申购的份额和赎回的份额。大规模的申购与赎回肯定都会使基金经理由于资金的压力而调整基金仓位,影响投资回报。

(2)基金的仓位变化。

看基金季报还要注意基金的仓位变化,因为基金仓位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基金经理们对下一季度行情的看法。一般而言,基金仓位越重或加仓幅度越大,越意味着基金经理对短期行情很乐观。反之,如果基金仓位较轻或减仓幅度较大,就意味着基金经理对短期行情不乐观。 比如,2005年底,在市场仍然低迷的状态下,基金整体而言却是在小幅增仓,显示基金在当时的估值水平上对A股市场充满了信心,这其实也提供给了普通投资人一个判断市场趋势的线索。

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者所持有基金的仓位比同类型基金的仓位偏离很多,要警惕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过于“特立独行”,如果仓位明显高出其他同类型基金仓位很多,说明这只基金是在用高风险博取高收益,非常激进。相反,如果有的基金的仓位只是同类型基金的平均水平,投资回报率却排名靠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基金的较高投资管理能力。

(3)基金的投资组合状况。

基金季报中还会披露“十大重仓股明细”,这也是考察基金投资风格和选股思路的重要依据。从重仓个股的行业和特征可以看出基金经理的偏好,比如某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大多是大盘蓝筹股,那可以基本判定这只基金的投资风格趋于稳剑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持股集中度”,即十大重仓股持有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的比例,来看基金投资的分散度。如果持股集中度比较高,十大重仓股就集中了基金一半以上的资产,说明基金经理偏好集中投资,这也是投资风格相对比较激进的一种表现。最后,还可以看基金的“持股延续性”:根据基金本季度公布的十大重仓股名单与上季度十大重仓股名单比较,相同的股票数量越多,说明持股延续性比较高,基金调仓频率低;相反,如果十大重仓股每一季都是新面孔,说明基金的调仓比较频繁,基金经理相对比较偏好短线操作。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读基金的季报不能光看披露的数据,毕竟季报中的数据只截止到上个季度的最后一天,公告时间与投资组合时间本来就存在20天左右的时间差。就在这20天内,说不定基金经理早已经“暗渡陈仓”,盲目追捧基金经理的重仓股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陷阱”。最重要的,还是从基金季报中读懂基金经理选择个股的思路和投资风格,以及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的看法。

2.阅读基金年报的四个重点

说完基金季报,再来关注一下基金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的证券投资基金2006年年报,把基金取得有史以来最大一次丰收的好消息带给了投资者。面对这样一份翔实的答卷,一般的中小投资者如何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基金专家认为,投资者应该将重点关注放在业绩回顾、财务会计报告、基金投资组合等方面。

(1)对基金业绩的回顾。

当前国内基金的年报中,主要财务指标披露了基金的净收益、可供分配收益、资产净值、净值增长率等业绩数据,并与上一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其中,净值表现还与相应的业绩基准进行比较,并从不同期限长短来体现,如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5年。

基金专家认为,如果基金资产净值相比较前期发生的变化巨大,投资人也应当关注,毕竟资产规模过大可能对基金的投资策略、风格以至业绩会有所影响,尤其是许多小规模开放式基金在2006年通过营销策略变身为大规模基金。

(2)基金经理报告。

基金经理报告是投资者判断基金投资风格与自身投资需求的契合度的重要依据。

好的基金经理报告不仅会详尽讨论行业分布和个股选择的原因,还解释影响基金业绩的有利条件与不利阻碍;在业绩不尽如人意时,不应回避做出的错误投资决策,应向投资者阐述原因,让投资者了解个中问题。

基金经理报告中也会有对下一年度的展望,从中可大体窥见基金经理未来一年的策略和思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