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奖惩分明,恩威并施树威立信 (3)(1 / 3)

加入书签

重赏有功之臣是最基本、最古老的一种“收买”人心方式。一些君主在用人时遵循“人才要给厚禄,大功要给厚赏”的原则。古代兵家“赏禄不厚则民不劝”,“礼赏不倦,则士争死”,“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等观点都说明了重奖留人的作用。这些话不仅适用于军事,在领导对下属的管理中也是如此。

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金钱确实是是一种比较有用的激励方式。有这么一个故事:

清代晋商杨继美为人豪爽义气,乐善好施。有个人曾欠了杨继美许多银两,还债期限早已超过,却不能归还,此人很是羞愧,在路上遇到杨继美,便急忙躲藏起来。后来,此人觉得这样躲躲藏藏也不是办法,决心去见杨继美,向他表示愿将自己的养家之业交给杨继美抵债,杨继美说道:“你以此业养家糊口,如果将此业给我抵了债,难道你一家靠喝西北风生活吗?”说完话便将债券当面撕掉,欠债一笔勾销。其人感激不尽,后来成了杨继美的左肩右膀。

在管理中,领导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善于以物质奖励激励下属,决不能让下属时时感觉到你在拼命利用他们以建造你的进身之阶。所以该给下属的就得慷慨地送出去,这些费用也许有时是由集体支出,也许有时得自己掏点钱。如买点饮料、赠送新年贺卡、下属生病时送上一束鲜花等,如果过于计较这些费用,并将转嫁到下属头上,他们迟早会发现,并认为你极不真诚。

“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多吃草”,胡雪岩就十分注意运用各种物质奖励来激发手下人的积极性。如过年这天,准备给药店的店员分发压岁钱,虽然管家说从来没有分压岁钱的惯例,但胡雪岩却不以为然。他说“职工一年辛苦下来,过年分点压岁钱高兴高兴,有啥不好,过去没有惯例,我们可以做起来。”胡雪岩还采取了入股合伙的方式,让伙计成为股东,也做做老板。对于没有本钱的伙计,只要工作有贡献,可以通过功劳入股,而且,这种“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了打响自己的牌子,胡雪岩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请来著名的中医,让他们一起收集研究古代验方。对这些中医,胡雪岩待为上宾,从不限制他们的研究时间和资金。一旦他们为药店研制出一种新药,也会给予他们“功劳股”的奖励。在这种氛围下,没有任何人愿意离开胡雪岩,离开胡庆余堂,都十分愿意为胡雪岩效劳。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的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就要扑向“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一个叫孙永康的伙计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抢出招牌,他头发、眉毛都让火给烧掉了。

其实,假如你要让一匹骡子进磨房拉磨,你用鞭打和拖拽都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办法是在骡子的眼前挂一根胡萝卜,以美味来引诱它不断向前走。人也一样,正如古人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引诱人的最好的“胡萝卜”。

然而,我们还经常听说“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话,由此可见,金钱激励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单纯的物质激励是无法起根本作用的,精神激励对比物质激励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这就凸显了精神激励在激励下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精神激励就是指:通过精神上的奖励来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现今的领导们之所以提倡精神奖励,是因为它是人们高层次的需要,精神利益的满足更能促使人们自身能力的发展完善。

部队里有一项重要奖励制度,那就是颁发奖章、勋章,这对于激发官兵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鼓舞士气,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奖章并不能带来什么物质利益,但它在军队中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拿破仑就说:“士兵不会为金钱而献身,而会为勋章而舍命。”

给下属奖励,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到是为领导与集体的好处而努力工作。那么,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刺激之外,还可以有意义的东西,让下属持久地记住这个奖励。

有一名优秀的保险销售员,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公司授予的年度销售人员的称号,也因此而捧回了一大堆奖杯与奖章,最后,他再也不参加公司的颁奖仪式了。有个聪明的经理注意到他的缺席,他便问道:“此人看重的是什么呢?”后来他发现,那名销售人员的生活重心是他的太太以及三个女儿。于是在第二年,公司请人给他们全家画了一张像,以此作为奖励,那名下属对此是喜不自禁,再没有缺席过公司的任何集体活动。

由此看来,物质上的激励是必要的,没有它会招致下属的不满;但是物质激励的作用往往也很有限。如果用同等数量的物质,如金钱,不断对同一个人进行激励,那么它所产生的效果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果递减”。因此,若想使激励发挥最大的效用,就需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用,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7.水火交融——软硬兼施刚柔相济

这里的“火”是指管理者对部下施威、批评或者责罚;“水”则是说,待部下的心息下来,管理者要恰当地给他一些抚慰,引导他朝正确的方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